人的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正面情绪能令人振奋,而负面情绪,则常常会给人身心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孩子一心去做某件事情但并没有取得好的结果,又受到了同伴的嘲讽和长辈的批评,孩子就会产生委屈、愤怒、消沉等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还会向生活中辐射,波及他人。比如题主所说的,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说话做事往往就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出口伤人、甚至产生口角、斗殴等。
如何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尤其是管理负面情绪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引导孩子合理进行情绪宣泄。
不良情绪不能憋在心理,会憋出内伤。孩子受了点委屈,和同学发生点不快,和家长产生龃龉,我们可以引导、陪伴孩子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宣泄。比如:打打球运动运动,允许孩子哭一场;去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让情绪随着汗水消散;随着音乐大声唱歌;向好朋友倾诉、写日记等等,情绪进本上就能平复下来了。
2.引导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
当孩子遭遇不良情绪、且不易走出来的时候,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给孩子多找事情做,不让他有空余的时间去想那件事,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
拿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小孩子走路跌倒大哭,如果你一直哄他说“宝宝不哭”,他往往会哭得更厉害;正确的做法是拿新鲜的食物或玩具来吸引他,那么他很快就会被新事物吸引、忘了跌跤这回事。
3.引导孩子改变认知。
前面所说的两点都只是暂时的从外部客观上去改变不良情绪,要想治标又治本、永久地根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就要从内在认知上下功夫——梳理思想,从阅读、思考、讨论中提高认知事物的水平,从而能对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进行客观分析。
比如,多读一读书呀,看看书中,哪个人物没有受过委屈呀,越是伟大的人物,越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慢慢地,心胸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便不会因为别人的过失而生气,也能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就会慢慢提高。当他跨越了这个认知的层次,便永远不会再受到类似问题的困扰了。
所以,等孩子的情绪平复以后,家长要和孩子沟通,讨论一下事件的本质,从主观、客观方面辨证地分析一下,顺便给孩子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看一看,都是很好的方法。
以上是个人对青少年不良情绪的一些认识,欢迎批评交流。基于第一个原因,孩子长期情绪的积压,家长要允许孩子释放,引导孩子释放情绪,要怎么释放呢?可以带孩子去跑步打球,去大喊大叫喊出来,都是可以的,当孩子有情绪时,家长不要否定他,不要压抑他的情绪,而是允许他,你可以抱抱孩子,让孩子发泄出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原因,比如说孩子内心的冲突比较大,家长该怎样做呢?家长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学会引导孩子,在青春期的内在的冲突,比如说如何化解成年化和依赖性的冲突,就是要教会孩子做家务,教会孩子照顾自己,教会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而且教会孩子为人处事,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做人的技巧,做人的方法,都要教会孩子,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大人,就不会矛盾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孩子和家长的情感问题,孩子既想亲近家长又不愿意被家长控制,想接近家长又想逃离,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从心理上给孩子第二次断乳,第二次断乳是什么呢?家长给孩子从心理上划清界限,允许孩子长大,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成年人,允许孩子从自己的视野和世界里面走出去,当家长允许了以后,孩子就能勇敢的成为大人,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体了。所以家长既然爱孩子,就要允许孩子成为大人,而不是永远把她抱在怀里,当你允许他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时,这是最大的爱。家长在这个时期,要自己做出一个调整,把关注孩子的注意力,用来关注自身,关注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身体,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关心自己,这样孩子就不会冲突了。
第四点,家长要学会自我管理情绪,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态度要平和,情绪要平稳,给孩子做好榜样,更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状态影响孩子的心情,家长如果能心平气和的讨论问题、处理问题,学会情绪的自我管理,那孩子也学会家长的自我管理,孩子的情绪就不会这么大了。
育儿先育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感,放心大胆的让孩子去成长,允许孩子情绪的发生,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就是家长们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