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湘潭二中一名14岁学生,趁夜间安保巡逻人员的巡视空档,擅自打开停放的公交车门应急阀,进入车内翻找出车钥匙,将公交车开至湘潭大学,在转弯过程中,蹭到一名过路大学生,幸运的是,大学生只是受了轻伤。
事后,交警部门对此事进行调查,孩子的妈妈说:“儿子从没开过车,曾说过长大想开公交车”,讲到这里时,我看到妈妈的表情里,流露出的是自豪,只是“一千一万个没想到,孩子会偷开车”。
14岁的孩子,应该可以清楚地理解:擅自进入非自己的领地,是什么行径;未经允许、私自动用他人物品,是什么行径;不懂开车,潜在造成人员死伤的风险,是什么行径。
为什么一个14岁的孩子,会做出如此荒唐且可怕的举动呢?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些“熊父母”。
为人父母者,常常拼尽全力,为孩子在起跑线争取更多资源,却常常忘记了教育孩子这些大事。
1好奇心要保护,安全意识也不容忽视
大家还记得那七个用3颗石子“逼停”高铁41分钟的“熊孩子”吗?
记得上高中时,小伙伴们喜欢去学校旁边的火车道旁散步聊天。第一次去时,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轰鸣声、车速刮起的风声,让人感觉仿佛要被卷进车轮里。至今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曾看过一组数据:一辆巨型火车头开始启动,当它的时速达到200英里时,即使是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也能轻而易举地被它撞穿。
可想而知,站在奔驰的列车旁边时,它的杀伤力有多大,谁也没办法预估。然而,这七个熊孩子,居然敢跑到铁轨上放石子,是什么驱使了他们的行为?
我想,他们大概只是好奇,被火车碾压的石子还会不会是石子。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一个小女孩为了模仿动画片里的情节,撑伞去跳楼。惊得我这个当妈的一身冷汗,赶紧断掉孩子的动画片。
关于孩子的“好奇心”,儿童专家认为,孩子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该回避,要尽可能坦白地回答,隐瞒的结果只会换来孩子更多的无知与好奇。家长应当如实告诉孩子,这样一来,他们虽然仍会好奇,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不断地纠正自己。
安全问题,是父母给孩子必须上的人生第一课。
像火、铁路、电线插头、野外池塘、露天喷泉口等区域,一定要对孩子明令禁止,跟孩子讲清楚,不让靠近的原因和理由。在平常的陪伴过程中,家长要带孩子看一些有关安全知识的书籍或视频,在反复引导、耐心解释和画面配合下,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安全意识,让孩子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坚决不能碰。
家长们平常也要关注孩子常看常玩的书籍、动画片、游戏等,对一些带有血腥、暴力、夸大内容的东西,需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些不能模仿,并给予坚定的引导。
2认识自己,尊重他人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视频,一个看上去仅有十几岁的男生,在电梯里对两个小姑娘又亲又抱又摸,当电梯门打开时,小姑娘想往外跑,居然被男生强行拉回去。
性侵、猥亵这类事件,曾经我们以为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年龄也不知不觉突破了我们的认识。
曾经在一篇文章里看过,一个十岁的男孩子,居然当众脱掉裤子,将私处露给小女孩看,女孩的妈妈当场指责男孩,没想到男孩的妈妈不以为然,还怪人家大题小做。
许多家长以“孩子还小,根本不懂这些”来掩盖性教育的缺乏。
据北京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74%的家长回避和孩子谈性。
《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色情光盘、网络图文和影视作品等。
不可否认,“性教育”是中国式教育中,最缺失的部分之一。而性教育的缺失,带来的问题是男生不懂得如何爱护女生、尊重女生;女性生育年龄、打胎年龄越来越小......
一个没有接受过正确性教育的男生,不懂得尊重女生,将来也难以尊重自己的妻子。
一个没有接受过正确性教育的女生,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将自身物化,换取利益。
其实,“性教育”没有那么神秘,就是一个教孩子认识自我的过程,让孩子知道,他从哪里来,怎么来,以及认识身体的每个部分。
有男孩子的家庭,家里的女性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换衣服;外出时,尽量带男生进男厕所;更不要因年龄小,带着自家的男孩子到女性的澡堂。家长要告诉孩子,男生与女生的区别,要保护和关爱女生,教育男孩成为懂得尊重女性的人。
有女孩子的家庭,家长要告诉孩子,夏天衣服遮住的地方,不能给任何人看和摸,如果有人提出这些要求,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在养育女生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若女孩子从小到大在爱的环境下成长,便不容易受外界环境所诱惑。
3比教孩子拼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有一颗柔软的心
有一次,带儿子去公园玩。
一到公园,几个孩子便自来熟地疯闹起来,你追我赶。
公园走廊边上,有一位挺着肚子的准妈妈正坐着休息,眼见着孩子们离她越来越近,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说时迟那时快,挡在了孩子们面前,告诉他们:“这位阿姨肚子里有个小宝宝,你们玩的时候,不要太吵,会影响到小宝宝,也有可能让阿姨受伤。”
孩子们听了大人的话,不仅没有安静下来,反而更好奇地走近那位准妈妈,有的追问她肚子里的宝宝吃什么,有的甚至企图伸手去摸肚子.....
没想到,准妈妈不仅没有害怕地躲开,反而灵活地避开了孩子们没轻没重的小手。她一边拉着孩子们的手,带他们坐下,一边回答着这群对“肚子里的宝宝”充满好奇的“熊孩子”的问题......
当天,阳光很灿烂,树叶的缝隙落在孕妇和孩子们身上,远远看上去,柔和又美好。
我想,这位准妈妈将来一定是个好母亲,她的孩子也一定是心怀温柔的。
只有内心柔软的人,才更能接受世间的坚硬。
只有内心柔软的人,才更能融化世间的残酷。
孩子的柔软,来自于父母的温度。
当孩子遇到弱小时,要鼓励孩子积极帮助他人,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世俗的利益去告诉孩子,什么该行善,什么不该。当孩子遇到强大时,亦不应懦弱害怕,告诉孩子勇敢面对,积极克服。心底里流露出来的善意和坚强,不应该有区别。
4育儿不易,且行且努力
教育子女,从来是播什么样的种,结什么样的果。你给他坚硬,他便回报你坚强;你给他温柔,他便会给你温暖。
身为父母,我们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是,温柔而坚定的信念。不是对未知的事无底线的好奇,也不是对生命的一知半解而误入歧途。
在未知的世界里,竞争无处不在,教会孩子如何去拼搏、去争取,是让孩子生存下去的看家本领。
然而,在未知的世界里,最难的便是与自己和谐相处,一个对自己不够温柔的人,又如何去温柔地看世界。
让孩子拥有较强的谋生能力固然重要,但培养孩子拥有一颗乐观对世界、开心对生活、对生命保持敬畏、对人性给予尊重的心,更为重要。
告诉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能将自己的子女教育的更好,但是往往却并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子女才好。教育孩子确实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那么,究竟孩子怎么教育才好呢?
1. 都说“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其实这句话是很受用的一句话。所以做父母的要想教育好孩子以身作则的榜样是具有重大影响意义,因此要想教育好子女,首先要从这一点上做起。
2. 还要注重家庭氛围环境的熏陶。要想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和有良好的情操,家庭应有一个很好的氛围。良好的生活环境,这对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好的感染和熏陶,是对孩子教育在生活中潜移默化而形成良好素质的较好方法。
3. 对孩子的教育还不要采取过于偏激的方式,这一点也是很重要。孩子难免都会犯错,但是当利用粗暴的打骂或训斥孩子并不是一件好的教育方法,也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而是应该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分析,心平气和的讲道理,来共同找出避免下次犯错的办法。这样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受,从而让孩子养成减少犯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