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是情绪化地处理问题。这样做非但不能解决问题,也为今后的亲子沟通制造了更大的障碍。
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我们应当设身处地想象孩子的处境并感受孩子的情感,共同探讨问题的根源,并找出解决的方法。这就是情绪处理的重要法则——接纳法。
那么怎样运用接纳法呢?
1、直截了当地说出孩子流露的情绪:
如孩子不及人家感受时,家长要用这种方式表达一遍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受一番,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了,而不是数落或者讲大道理,而是让孩子感同身受。
如何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有哪些方法?育儿教授:做到这3点
2、帮助孩子捕捉内心的情绪:
一般来说,孩子对情绪认识不多,他们没有足够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情绪,因此让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有点困难,这是家长可以提供字眼来帮助孩子定义情绪,如:刚才那话,你说完对方会怎么想;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换一句表达吗?
3、对孩子的言行设立规范:
孩子有各种情绪是无可厚非的,也可以被接受,但是家长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不良言行要加以规范。例如:孩子在表达负面情绪时,常常以打人、摔东西、谩骂别人等方式,这是不能容忍的。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些方式不能解决问题,应思考一些较为恰当的方式去处理情绪。总之,家长在处理孩子情绪时,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你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
因此,家长要先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样才能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正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果只关注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忽视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轻则影响亲子关系,使教育的效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