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如何教育孩子 勇敢的去面对挫折

居转户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从小到大谁都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从小到大谁都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经典案例:
舞蹈教学活动中,老师教小朋友们练习跑跳步,平日几个动作比较协调的孩子学得很快,一会儿就争先恐后地表演起来。欣欣和旖旖是两位关系比较要好又都争强好胜的孩子。小朋友们都要上去表演,欣欣先也要上去表演了,她跳的非常熟练,结束后旖旖在一边轻声地说:“看你表演的怎么样!”语气里充满了挑衅,“那你就看着吧!”欣欣也回了一句,继而熟练地表演起来。当热烈的掌声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欣欣得意地看了旖旖一眼。轮到旖旖表演了,一开始还不错,但跳着跳着,腿就开始不听使唤,跟不上节奏了。旖旖自我感觉跳得不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上。这时一旁的欣欣说:“你怎么跳的啊,后面都跟不上了。”一听这话就如火上浇油,旖旖心中的不快一下子爆发出来,冲着欣欣就来了一句“就你能,行了吧”,边说边哭了起来。
案例分解析:
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幼儿阶段,的儿童,缺乏经历和经验,更容易遇到失败和挫折。在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孩子可能会产生恼怒、失望退缩、丧失热情和信心等不良情绪,如果不能摆脱这些负面情绪的困扰,就很难对事情本身有一个清楚理性的评估,甚至在心中留下不好的回忆。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重要标志。培养幼儿能勇于面对失败和困难的勇气,是教师教育者和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如果像旖旖这样,本案中,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将旖旖的挫折和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去面对挫折,解决问题。不顺心就哭鼻子,遇到问题就闹情绪,长期下去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适应社会是很不利的。因此,对旖旖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成为我们老师必须面对的课题。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宝贝在参加一些游戏或者竞赛活动时不能输,只要输了就嚎啕大哭。作为家长,改如何引导才能改善宝贝“输不起”的问题呢?其实,所谓“输不起”,通常是指遇到失败时,个体表现出愤怒、暴躁、耍赖、苦哭闹、抢夺等一系列较为激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的“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做什么事情,幼儿总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来获得周围人的认可。
如何面对“输不起”的孩子
这种“想赢”的心理是推动幼儿不断探索、不断努力、追求成功的动力。只是如果太在意每一次的输赢,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幼儿正常的个性发展和人际交往。幼儿初体验社会生活,出现不适应及挫折在所难免,加之幼儿忍受、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都相对较弱,因而出现一些对挫折的敏感反应实属正常,这与人们印象中的“输不起”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
中国的教育很多时候更关注教育的结果,也就导致我们更关注教孩子如何去赢,但对于如何看待输,特别是努力之后的输,却很少关注。面对幼儿易碎的“玻璃心”,家长们常常觉得头疼不已。而幼儿阶段,特别是3~4岁年龄阶段,正是幼儿抗挫折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借此,我们一起来了解和讨论幼儿的抗挫折教育显得非常有必要。
如何面对“输不起”的孩子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
如何面对“输不起”的孩子
生活即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能够体验到大量的困难情境,哪怕是“累,饿,冷,热”等感觉,都有利于幼儿积累经验。通过引导培养幼儿自己吃饭穿衣,独立生活思考的能力,幼儿会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挫折的思考和领悟也会更加成熟。当再遇到类似挫折时,挫折感便不会那么强烈,对挫折的排解力将有所提高,可以更加从容、自信地去面对。
从容面对成功与失败
如何面对“输不起”的孩子
二、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如何面对“输不起”的孩子
幼儿“输不起”,或不能面对失败的反应,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成败感。受成人影响,他们会觉得只有最终打败别人,取得第一才是胜利,而不能体会只要去努力争取,在过程中奋斗就是成功。父母可多关注宝贝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如在比赛时为孩子加油鼓劲,肯定孩子的有效策略,累积成就感;也可以在事后,待孩子平静下来,与孩子一起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想办法解决。

如何面对“输不起”的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 勇敢的去面对挫折(图1)

三、父母反思和平衡自己的心态
如何面对“输不起”的孩子
“挫折引起人的情绪恶化,并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对挫折的认知。形成对挫折正确的看法和态度是提高幼儿挫折承受能力的关键,幼儿对于挫折的认知往往来自于父母和教师。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既要在学业上赢得漂亮,又能够在游戏中笑对成败,这对于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尚且难以做到,更何况是稚嫩的幼童。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但不是每件事都会一帆风顺,都能达到父母的预期。孩子遭受到挫败后,父母能否对孩子遇到的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对待失败的态度和行为选择。父母心态越平和,孩子面对输赢的反应也会越自然。
如何面对“输不起”的孩子
四、在体验中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如何面对“输不起”的孩子
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幼儿的学习,尤其是涉及到情感态度方面的学习,都离不开相应的体验。而在挫折教育中,体验更是一种必要的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只有当幼儿充分地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会激发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使他们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充分理解和注意学习的积累效应,在开展抗挫折教育时还应注意这样几点:
如何面对“输不起”的孩子
一是强度要适当。若幼儿陷入歇斯底里的哭闹,并伴随有剧烈的肢体冲撞,应立即制止,采用转移注意力、拥抱抚摸等方式 帮助幼儿尽快平静下来。二是要循序渐进。在孩子在哭闹且不能自我调节时,先帮助孩子平静下来,然后询问宝贝是否还想继续参加活动,如果孩子还想继续游戏,那么表扬他的坚持和勇敢,并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宝贝积极学习和探索;如果宝贝不想继续了,也不要批评他“没出息,输不起”,尊重他的决定,并另选时机再与他沟通此事。三是挫折教育的时间和频度要适当,过长过多的挫折教育会给幼儿带来心理损伤。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