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前一段,我和朋友带各自的小孩出去玩耍,朋友家小孩扔石头玩,石头擦着女儿的脑袋就过去了,看得人胆战心惊。女儿应该是没有感觉到疼痛,但是吓坏了。她大喊:弟弟做得不对,弟弟怎么能朝我扔石头呢?弟弟做得不对,弟弟怎么能朝我扔石头呢?朋友听到了,主动给女儿道了歉。
还有一次,女儿在沙坑里玩,一个小朋友朝着女儿撒了一把沙子,女儿跳出沙坑大叫:姐姐乱扔沙土,姐姐坏!姐姐乱扔沙土,姐姐坏!小朋友的家长听到了,批评了自己家孩子,给女儿道了歉。
今天,女儿去游乐场玩,一个小男孩总是不时地打女儿,小男孩的奶奶很了解孙子的缺点,紧紧跟着孙子,小男孩一动手奶奶就揍他,女儿挨着几次打,都没有啃声。回到家里,我问她,弟弟打你,你怎么没有还手啊?女儿回答:我不喜欢和人打架。一本正经的态度和坚决的语气,确实惊到了我,我又问他,要是有人打你怎么办?女儿回答:我可以跑啊!
原来,女儿每次挨打不还手不是偶然,不是怯懦,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几次冲突中,她都没有主动动手攻击别人,也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处理结果,应该说,女儿的处理方法还是很好的。我两岁半的女儿,已经掌握了处理和朋友们之间发生冲突的解决方法,已经决定了不在这件事情上听从我的建议。是不是意味着她的三观已经开始形成?
天天跟在我们身后的小奶娃娃,突然给人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之感。
三岁看老,古人诚不欺我啊!
既然孩子这么早就开始形成自己的三观了,家长正确引导的时间必然是越早越好,当孩子开始“咿咿呀呀”地对你说话时,人生的课堂就已经开始了。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形成正确地三观呢?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自身作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每个家长,都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不偏激、不爆怒、不说谎、不爆粗口、不规范交通规则、不议论别人的是非、不违反社会公德。
你的行为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当你对施予援手的路人报以微笑的道谢时,身侧的孩子在模仿着你;当你站在路口等红灯时,你口中的“红灯停、绿灯行”孩子会牢牢地记在心间;当你的伴侣下班回家时你道一声“辛苦了”,孩子会同样对爸爸妈妈充满感激和尊敬。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孩子的榜样。随着我女儿渐渐长大,心里开始害怕起来。不害怕他学习成绩不好,不害怕他在学校被人欺负,更不害怕他风吹雨打 、磕磕碰碰。最害怕的是每次带他去公园玩,碰到打小就看过很多书孩子的家长。一跟他们谈话,我家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脑袋里什么都没有。
我女儿并不是一无所知,他知道什么呢?不就是人人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
但那些从小就读过很多书的孩子。老师提问时对答如流,见亲戚长辈时彬彬有礼,头脑非常聪明举一反三,因为他知道该怎么做,他的头脑里有这些东西。
他们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小诸葛,出口成章的小李白。一本一本的历史书,就像一种种不可或缺的营养,稳稳的支持着他们成长。
所以,我害怕碰到那些孩子的家长,尤其是,读很多历史书的孩子。
我发现历史书可以让孩子的认知快速成长,因为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事情大多是有历史可寻的。通过了解历史,孩子可以懂得很多道理,而且咱们的家庭教育这块也会很轻松。
于是呢,我就很喜欢给我的女儿讲历史故事。有很多个夜晚,她由于看到某个故事到了紧要关头,就迟迟不愿意睡觉,又嫌我读得慢,干脆抓过书来,直接翻到结尾,“这个坏人终于死了”。然后,才安心地睡去。
那些疲于奔命的家长和孩子,没有时间去思考孩子的一生究竟是什么,在这个时候,我建议家长和孩子们能够抽出一些时间来,站在生命的高处,仰望一下星空,畅想一番宇宙,谈一谈哲学话题,读一读历史书。
那些以为上不了名校就断送了孩子前程,毁了孩子一生的家长,你会发现上下五千年,所谓最古老的名校历史也不过数百年,没有读过名校的历史人物比比皆是。
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显然不在名校,而是其他。至于是什么,你大可以在历史书里面得到结论。
我给女儿买的这套历史书由先秦到晚清的一个个著名历史故事组成,每段历史故事写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女儿有兴趣读下去。
身临其境的穿越感受,丰富有趣的历史故事,非同一般的思维见解,都是这套书的优点。我给女儿滔滔不绝送上历史故事的同时,我也仿佛成了历史的代言人,女儿对我多了很多很多敬重,我说话的份量,在女儿可是重重的哦!
不过我得赶紧坦白,感谢孩子给我机会为她读历史书。在给她建立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同时,我的三观也在刷新和升华,我受到的益处,甚至多过她。
而如果你为了一点儿小事儿和别人怒目相向、出言不逊,孩子也在学习;如果你在孩子面前抱怨亲人,抱怨社会,孩子会认为抱怨是一种常态,遇到事情也会认为是别人对不起他;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说别人如何不堪,孩子也在学着做一个大嘴巴;如果你在孩子面前信口雌黄,孩子也都会记在心底。
你给了孩子正能量,孩子就学会了正能量;你表现了太多的负能量,孩子也会变成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想一想,你希望二十年后孩子成为你现在的样子吗?如果不是,就赶快努力变成自己喜欢的人吧!如果是,就请继续坚持!
二、惩罚分明,培养孩子的是否观念。
从孩子几个月起,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要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要批评教育。批评的时候,不能太过强硬和极端,孩子本身没有什么判断能力,批评的意义是教会孩子怎么做,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才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