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心理学认为,自尊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日本教育家天崎仁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成绩差的学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现代心理健康理论也认为,精神快乐感、安全感、自信感和充实感是每一位心理健康者必备的四大要素。试想,当一个学生在被横加职责与体罚中丧失了自尊与自信时,他又怎么可能会有良好的发展呢?所以,我认为尊重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职业道德的情感基础。 二、要承认学生是富有独特个性的存在,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世界上无法找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存在。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不是去磨平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而是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丰富多样地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自我调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靠近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努力实现师生心灵上的共鸣。 三、要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并不是放任学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捣乱、做小动作等现象,教师应该及时、果断和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绝不是可以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绝不是可以不尊重师长,更不是可以忽视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表扬和批评要公正合理,对于一些不那么讨人喜欢和存在问题的孩子,要尽可能地倾注心血和爱心,用师爱去感化他们冷漠的心。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 四、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学是充分展现教师素养的特殊社会场景。现在老师们常常在说“现在的孩子一帮不如一帮”“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就其内部的本质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变了,“独生子女综合症”在他们身上逐渐体现出来,并且只会越来越严重,而我们教育学生所采取的手段仍然是以前的方式和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所以造成了我们的方法滞后与我们的学生,才造成了教师当今的无奈。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各项工作,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争取 每个学生都喜欢。一、家庭教育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1、注重文明礼仪教育
父母要结合今年开展的扬州有礼“二十四”条活动,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朴素大方,与人见面打招呼,遇见长辈说“您好”;对他人提要求说“请”;给人添麻烦说“对不起”;得到帮助说“谢谢”;与人分手时说“再见”。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把自己当孩子的活教材,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孩子的行为举止,既显示出各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教育水平。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作为家长,我时刻注重培养孩子道德品质,路上遇到熟人主动打招呼,告诉孩子这是一种文明举止,公交车上,看见老人我主动让座,使孩子知道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孩子模仿最多的是父母,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品德的培养。很多年前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带我女儿去扬州科技馆玩,兴致勃勃玩了一天的只有七岁的孩子,回家路上明显疲倦了,拉着我的手只喊累,公交车上好不容易等到一个靠后的座位我让她坐下,还只坐到一站路时,从前门上来一位老人,车上的人也许都累了,居然没人让座。这时我孩子连忙下位招呼老人就座。这件事我深有感触。我孩子的举动使我既心疼又欣慰。心疼的是我知道孩子其实已筋疲力尽了,欣慰的是她知道了要关爱他人,尊敬老人。说明我平时的话他记住了。是呀,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上再合适不过。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就与望子成龙背道而驰。父母对孩子的爱要理智,有分寸的,绝不能溺爱。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一味的偏爱和护短。比如孩子回家告诉家长今天同学打他手了,这下不得了啦,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气势汹汹找到学校,不问前因后果,质问“谁打了我孩子,我要打回来。”试问,这种教育方法如何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的恐怕就是娇气、蛮横无理、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与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值得每位家长深思。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热情,关心父母和他人。父母应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品德,又培养了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过分的满足孩子需求容易引发过高的欲望,养成贪婪恶习。一旦家长无法满足,致使难以管教,容易走上邪门歪道。当然,对孩子合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尽量满足。如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书画及必要生活用品。总之既要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良好美德。让光明,温暖,坚强,乐观……这些幸福的字眼占据孩子幼小的心灵。
3、处理好严格要求与和谐相处
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家长认为严就是厉害,对孩子要给好心而不给好脸,孩子只有害怕父母,才能教育好。有的认为严就是不听话就要打骂,赞成“不打不成才”的说法。其实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对当今的孩子采取这些是难以奏效的。如果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孩子就不远接近父母,对父母敬而远之,更不与父母交谈,就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所谓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若要求过高,孩子经过努力无法达到,就会散失信心。如,你要求五岁的孩子同你一起散步是可以的,但要求和你走得一样快就不合理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能模棱两可,必须明确具体。要求一旦提出就要督促认真做到,培养孩子做事持之以恒,有始有终良好品质。
4、适当挫折教育,关注孩子全面发展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温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风暴雨,捧在手里怕痛的爱子观,会促使孩子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会激发勇敢无畏的精神,积极面对遇到的困难。古语说“自古英雄多磨难”,少年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培养高尚品行情操和良好气质的关键时期。贫贱忧戚固然不是我们故意追求的,但确实孩子产生强列的危机感,懂得如何勤奋努力,创造未来。我的孩子读高三时,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加上学习确实紧张,他就产生了畏难厌学的情绪,我耐心地与他分析了这次失误的原因,告诉他学习不能只看分数,使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通过这次事件,我发现孩子又振作起来了,成绩也赶上来了,最终以良好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而养尊处优,把享受寄托在他人劳动之上,就会不思进取。经历过艰难困苦锻炼的人,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实干的本领,还会产生尊重他人,珍惜时光,爱护财物等优秀品质,这对适应社会有所建树,大有裨益。经济收入可以给孩子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绝不能给太过奢侈的物质享受。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父母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养育子女,不能以为地顺其自然,缺乏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负责,不是说你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的多好,就叫负责了。负责与否,决定了孩子成为一个一无是处,还是坚强独立,独当一面的人。负责,是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负责,是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负责,是对孩子人生蓝图负责,对孩子未来负责……
二、家庭教育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1、教会孩子学习技巧
人脑是人的心理器官,是智慧的物质基础。智慧与心理不能自然产生,需要人坚持不懈地学习。大脑皮层细胞有特异功能,一定数量的神经细胞构成好似“0”的神经环路,脑子里的神经环路极少数是先天建立的,绝大多数是靠后天勤奋学习、实践建立和巩固的。因此,早用脑,勤用脑能促使脑神经环路功能的建立、强化和巩固,不必担心多用脑会被用完或受伤。有计划地训练使用身体“五件宝”,科学地安排生活、学习、活动,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有效地增强记忆力,尽量培养孩子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使孩子精力充沛,情绪良好,思维敏捷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发展孩子的智力优势
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优势和不足,注意发展孩子的智力优势,这样不仅能促进孩子的某一方面智力潜能最优化发展,而且更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发挥智力优势并不是对弱项不管不顾,而是帮助孩子把在优势领域获得和自信心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家长可以这样试着引导孩子:“如果你背课文能像绘画那样不开小差,不怕困难,积极动脑筋,你背课文一定会和你画的画一样好,来咱们试试。”你去观察就会发现孩子背书兴趣明显提高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聪明的家长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孩子领出家门,让他多与外面的环境接触,有利于孩子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经验,还可以使孩子认识自然美,欣赏自然美,陶冶性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和同伴一起玩耍,既完善了孩子的个性,又发展了相应的社交能力。使孩子聪明、勇敢、乐观、朝气蓬勃!
&3、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
学习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家里孩子要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没有书房,哪怕是卧室一角也可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在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谈,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准备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不断充实更新,创设条件添置一些书籍,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家长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对孩子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会学习?父母都在看书,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引导他把内心真实想法说出来,家长加以点评,他就会喜欢阅读,喜欢学习。一个以学为乐的孩子就会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4、鼓励孩子好奇心
家长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思考,一旦孩子的好奇心受到家长的重视,就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大胆的提问。这种话问题是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所以可能会出现错误。遇到这种情况,应抛开平常习惯纠正孩子错误的意识,启发孩子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兴趣。如果纠正过多,管理过严,孩子在考虑问题时就会怕犯错误,久而久之,就会丧失信心、自尊心和创新精神。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积极肯定,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勤于提问。勇于探索的精神。因为孩子在思考。我们要知道提出一些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孩子的创造潜能靠发现,靠培养,靠掘,尤其需要家长给他们创造宽松的,适宜成长的环境,善于引导其正确的思路,在创造中享受成功。家长多说一句鼓励的话语,多做一个鼓励的行动,往往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必备条件,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一诺千金。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乐观开朗,善良真诚,健康快乐优秀卓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