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告诉他(她)换位思考。
1、3-8岁多给他榜样这个时候的小孩子是天真的,道理也不太明白但记忆是最好的时候,多教他一些基础的礼貌,爱心。给他有个好的童年。
2、9-13岁教育他可以尝试明白一些小小的责任,因为这么大的时候会懂一些,做错事情是需要道歉,需要承担的了,不能太宠他,实在不行就需要打了
3、14-18岁是青春时期,会有些叛逆,让他多换位思考。但作为父母也不要太唠叨。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你只需要告诉他做什么事情前想想后果,想想你做这事情后会给你带来什么,会能得到什么。父母不要一不爽就开骂。心平气和的教育,总是胜过心浮气躁的教育
4、父母要以身作则。毕竟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最初的老师方法1:表现宽容的态度 也许有些坏习惯孩子自己也不喜欢,但他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已经习惯的事。所以,父母应对孩子抱以宽容的态度,在帮助他改正缺点的时候,就要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问题。 鼓励永远比批评有效,哪怕孩子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也不要吝啬你的表扬,父母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让孩子受到莫大的鼓舞。
最好不要拿他与同龄的孩子相比,重要的是孩子过去的表现和他现在的行动。对于偶尔的退步你也不要表现出失望,相信孩子可以战胜自己的坏毛病。 孩子有了坏习惯,即使是“屡教屡犯”,大人也不要抱有成见,感到孩子不可教化。因为这种态度会伤害孩子的动机,这就不仅不利于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也不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也不要在心理上给孩子压力。虽然孩子看起来天真可爱,但他和我们大人一样能感觉到环境或别人给他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压力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改正,所以要尽量为孩子减轻心理负担。 方法2:善于抓住时机
引导和教育孩子摆脱坏习惯要适时。因为很多小孩子的坏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孩子坏习惯出现后立即进行纠正。 例如发现孩子不洗手就吃东西时,要及时给孩子讲明“病从口入”的道理,并督促他洗手。当孩子再吃东西时或许就会想起了上一次妈妈(爸爸)的教训。对于孩子的进步,你也要及时地表扬他。 方法3:发挥榜样的作用 虽然玲玲是个女孩子,可是她有着男孩子一样的坏毛病:邋遢,不爱收拾。尽管爸爸妈妈不知批评过她多少次,玲玲还是我行我素,小房间仍旧一塌糊涂。暑假里,妈妈把玲玲的表姐方方接来。方方是一个爱整洁的小姑娘,玲玲的小房间总被方方表姐收拾得整整齐齐。暑假过去了,爸爸妈妈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个邋遢小姑娘不见了,玲玲变得和方方一样爱整洁了。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候家长针对小孩子难以改正的坏习惯,不妨在平时生活中为他树立一个榜样,天长日久,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改正了。 方法4:利用故事改缺点
方法5:循序渐进效果好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因此纠正孩子现有坏习惯,家长的要求不能太高,要切合实际,也要有耐心。不要指望孩子在短期内把坏习惯完全纠正过来。 家长要多一些宽容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就可以了。在一些情况下,以前的坏习惯可能又会在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操之过急。 方法6:转移注意力 当你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始终“屡教不改”时,千万不要认为是孩子在故意违抗你,也许孩子自己还没意识到又犯错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喜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当你发现孩子又在咬自己的指甲了,你可以让她帮你打扫打扫房间,这样孩子会忘掉自己刚才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