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住证积分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快看

居住证积分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当孩子头脑中有疑问时,他们便开始一连串地问:“为什么?”父母亲如果正确引导,不压抑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必定会越来越旺,因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开始。

妈妈都想要保护好孩子免受任何伤害,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更需要妈妈的放手,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和成长。
不要强迫孩子
父母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但也不能强迫孩子做他能力未达到的事。
我们想让孩子尝试新的东西,变得更独立自主。可是如果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就去强迫。这可能会事与愿违,让孩子感到挫折和失败,而不敢进行新的尝试,他们就会更加依赖我们。
可以先让孩子选些简单的任务来做,比如说收拾玩具、铺床,或者把书放进书包里等等。
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想让孩子更独立自主,可以让他们参与做一些家务,比如摆放餐具,给植物浇水等。
让孩子参与做家务,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参与和贡献是很重要的,这会让孩子在不同的角色里成长。
给独立训练设置固定时间
固定的日程安排会帮助孩子成长,在学习独立时也不例外。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来让孩子尝试新的技能,比如说叠纸巾,擦桌子等。
当孩子做好后,父母一定要及时赞扬孩子,但是要赞扬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做的尝试和努力,而不是赞扬结果,这会让孩子更愿意尝试。
让孩子来做决定
根据孩子的能力情况,你可以逐渐尝试让孩子做一些决定,这样孩子就知道他的想法是被重视的。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决定是要吃苹果还是香蕉?出门时是要穿红色还是蓝色的鞋子?
准许孩子做决定会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更会鼓励他们愿意独立思考。
给孩子适时的支持
让孩子独立并不意味着不管孩子,当孩子需要帮助时一定要及时帮助他。比如孩子受伤了,或者孩子感到害怕,提供帮助并不会阻碍他变得独立。
孩子在感到安全、平静的时候,会去尝试更加独立。让孩子感到舒适,给孩子关心,这些不是鼓励独立性的敌人,恰恰是走向独立的最好支持。
当然,支持孩子也并不意味着当孩子感到沮丧时马上冲进去把事情变得完美,而是要去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
不再使用宝宝语
人们接受到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就会决定他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孩子也是这样。
所以,不要再用宝宝的呀呀学语和他们说话了,用正常成人之间的语言来进行表达。比如说,不要问“要不要喝水水”,而是问“你喝水吗?”。
寻求孩子的帮助
大多数时候孩子都要依赖父母。佳禾早教师建议,你也可以请孩子帮你。
比如拿个东西,或者研究一个玩具怎么运转的,你可以说,“我不知道怎么做这个。你有没有主意?” 或者简单的说“你可以帮我吗?”,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他们也会为此而骄傲,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更愿意独立自主~孩子不能一辈子都呆在父母的身边并事事依靠父母,将来总是要独立生活和工作的。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能够使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观念、看法、为人方式和处世准则,这对于他将来步入生活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当孩子遇上困难时,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帮孩子把困难解决了。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长此以往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在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客观上对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这种能力,使他能够与时俱进,备受社会的欢迎。

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愈勤,收获也愈丰。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他还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认清世界,体味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快看(图1)

人的思考能力是自己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没有正确的思考,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那些成大事者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成为人生的难题。可以说,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是出自思考,思考可以支撑起人生。但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父母必须牢牢把握的家教关键,是诸多教子课题的“重中之重”。
一个孩子能否成才,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从小能否进行有效的思考能力的锻炼。纵观世界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思考。
为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
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太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比如: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块由他自主“摆摊”的地盘,接受孩子对成人的合理建议,相信孩子们的每一次保证等。父母不妨与孩子一起逛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和孩子一起阅读或看电视,然后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只有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讨,共同商量,让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中长大,没有拘束和压力,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愉悦的心境,才会不时闪烁出创造的思维之光。
有句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子女”,因此,在父母努力启发孩子创造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使父母成为能欣赏创造力,并能与孩子的创造力互动的主力。父母不应该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育创造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父母。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个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的人。他们是从来不嘲笑,从来不气馁,没有命令、没有压抑的人。
让孩子学会思考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与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可根据交谈内容经常发问,如:“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的想法有什么根据?”等问题,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对于已上学的孩子,可采用启发式,诱导孩子逐步展开思考。当孩子在想问题时,父母不要太心急,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尤其不要轻易把答案告诉他们。孩子答错了,可用提高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
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培学通才都有超出常人的强烈好奇心,如居里夫人、爱迪生、达尔文等,他们都是从幼年时期即有相当强烈的好奇心。当孩子头脑中有疑问时,他们便开始一连串地问:“为什么?”父母亲如果正确引导,不压抑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必定会越来越旺,因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开始。
曾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铜牌奖及亚太数学奥林匹克银牌奖的林英豪同学,从小父母就给了他许多思考能力的训练机会。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经常问个不停,林先生夫妇常针对孩子的提问,教他一些常识,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教材,通过巧妙安排,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通常孩子有疑问时,林先生夫妇要他想一想,而不是马上给他答案。偶尔遇到难解决的问题,稍一提示,孩子便想通了,如果真没办法,父母再告诉他答案。父母不妨经常提出些问题让孩子去解决,让他们从中多方思考、探索,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开拓思路,由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中,找出最好的答案来。
常常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不知道各位父母朋友有没有问过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给他思考的机会了吗?如果不能确定,那就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争取把孩子培养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