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进宝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256772/answer/6799427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前的家长喜欢让孩子有成就,比如考好大学,有好单位之类的。现在80后90后的家长开始注重如何让孩子幸福了。题主想让孩子变得自信,不自卑。简而言之,就是希望孩子过的幸福。想让孩子过的幸福,就离不开尊严和自由。 & & & & &变得自信先按下不表。先说自卑,我的观点是客观地看待自卑。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喜怒哀乐愁,自卑只是众多情绪的一种。而且自卑是一种对内影响的情绪,这种情绪有利有弊。弊处很多,表现出来就是对自己不认可,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其他人。因为自卑,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影响和别人的合作,对自己的成长发展有影响。有利处少,因为人没有自卑,就会盲目自信,对自我能力认识不清,遇上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却非要不知天高地厚,硬碰一下,弄的“头破血流”,显然缺少自卑也不好。所以要客观地看待自卑这个问题。什么是自卑?先来界定一下内向、自卑与内疚。 & & & & &内向——根据大五人格理论里的外倾性而言,内向是中性词,内向的孩子不比外向孩子差,对应的是外向性格。内向、外向只是对外倾性的程度的判断结果。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内向,应理性看待,没有必要纠正。 & & & & 自卑——自卑是一种负面情绪,对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帮助,产生的原因是和别人比较后,不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不理性地怀疑自己,不信任自己,对成长没有帮助。并且严重自卑是一种心理缺陷。 & & & & 内疚——内疚是对一个人有成长帮助的,是对美好目的追求的勇气。比如打破花瓶,孩子内疚了,以后做事就会小心谨慎,这就对成长有帮助。所以区分三者,对孩子正确引导。 & & & &而且很遗憾的告诉你,如果你常有自卑感出现,你的孩子也会不可避免地自卑。而且自卑的人很容易悲观,他们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你的孩子也会悲观,是因为你们的教育环境一样,你经历了许多事,变得不自信很自卑,如果你没有改变,还这样对你孩子,你的孩子也会和你走一样的路,成为一个常有自卑感的人。可能作为家长,有些不愿意听,但事实就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改变自己,却希望可以改变孩子。自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也意识到环境中的问题,也学了一些东西,也觉得这些东西有用,但就是学归学,认同归认同,就是不改变自己。或者没有能力改变自己,这是孩子自卑感形成的来源。我们作为成年人不能懒,要有为孩子改变自己的决心和勇气。许多家长在孩子成长时期,出现没有时间陪孩子,只给孩子花钱报最好的补习班,花钱给孩子买最贵的玩具。家长以为自己提供了最好资源给孩子,其实并没有。家长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钱花了还能再赚,可是的时间过去了,可就没有了,孩子需要陪伴的时间就过去再也回不去了,陪一个18岁孩子一天和陪一个8岁孩子的一天的意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 & & &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这句话已经被说烂了,但不可否认这是事实。对孩子身体力行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孩子不仅从你身上学到为人的方式,处事的风格,解决问题的取向和选择,以及对外界是否信任,对自己是否信任。这关系到孩子自我认知,和与别人合作的方式。要培养孩子相信自己,也要培养孩子相信外界。对外界的信任,有助于和别人的合作。有时候同组人员做了一个任务,还没有你一个人多花点时间做的漂亮时,人的心理上可能就会出现自我认知强,不经意间有自傲的表现。不利于与人合作相处。我们也常遇见对自己不相信,对外界相信的情况。单位里总有一个姑娘会说:“哥,这个不好事情我处理不好,你能帮我一下吗”事实是她多花时间能解决好,却去求助别人,给别人留下不愿用心工作的印象。这两种都是不客观看待自己能力与外界能力的不良表现。还有就是破坏孩子对外界的信任,特别的例子就是,出门在外,孩子闹,你对小孩子说,你再不听话,那个叔叔就把你卖了。这是一个很失败的管教方式,这让孩子产生对外界的不信任感,让以后与别人合作留下信任程度不够的结果。解决孩子的自卑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获得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养成需要下面三个一、选择感,让孩子有选择感,能改善孩子的自卑。做判断有助于自我发展。所以家长少替孩子做决定,多引导孩子就好。大多数家长的控制欲很强,往小而言,孩子应该上什么补习班,穿什么衣服,周末做什么事情。往大而言,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结婚对象的选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很无力,没有控制感,很容易自卑。在早期,孩子没有建立自我认知和对外界认知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他有自我意识,对象意识后,则要多引导他做选择。二、个人能力的肯定,这可以培养孩子相信自己,这是解决自卑很好的方式。多对一个孩子的个人能力加以肯定。对孩子的夸赞也要注意,少夸他有什么,多夸他是谁。如果孩子考试考98分,把喜悦的给你分享时,你如果夸他聪明那就很不合适,你应该对他的个人能力做出肯定,你可以夸他努力,夸他勤奋。一定不要夸孩子聪明,考的好,真厉害,做的漂亮这些词,这些都是他考98分后,自然存在,而且他自己也已经觉得自己真厉害,做的漂亮了,这些说不说都无关,他心里已经有了。这不应该是他取得成就的原因。而且夸孩子一定要夸他是谁,你可以夸他“你最近时间安排的很好”“你最近很努力”这些都是对孩子能力的肯定,就算他下次考试失利,他找原因也是,我是不是不够努力,我安排复习时间是不是有问题,这些方面考虑。而不是质疑自己是不是不聪明了,不厉害了,陷入自我怀疑之中。三、强大的社会支持,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后盾,有人支持,许多家长应该都用过危机教育。比如,“你必须好好学习,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以后都要靠你自己了。”你可以说家人可以在哪方面可以给你支持,但哪方面需要自己努力付出,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退路可选。毕竟给孩子一条绝路,孩子怎么更好往前走。他如何面对未知,他可以像你想的那样,绝地反弹的成长吗?万一孩子崩溃了呐,所以给孩子社会支持这件事,做的度要把握好,根据自己孩子特点而定,还是任重道远呀。 & & & & & 不要“为你好”的观点对孩子,这样是不信任他的选择,应该让他信任你,就像你信任他一样。帮助孩子客观的认识自己,让他知道真实的自己啥样,不自卑,不盲目自信。这样最好。不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帮助孩子体验自己的能力世界,让孩子有很多的娱乐方式,娱乐方式多了可以融入到圈子也就多了,好的交际能力自然而然就来了。这样就有更多尝试与不同人交互的能力。毕竟人的成长不应该是片面的,注重多方向。说了这么多,如果可以做到,自信也就水到渠成了。 & & & & &如何教孩子变的自信,不自卑,这些都是个人片面之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文章许多结合了这个live,各位可以一看。当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很多父母都会将其当成自己最心爱的宝贝。比如许多妈妈,
有了宝宝后,自己像是着了“魔”,仅仅是孩子熟睡的小脸儿就能一看一整天,心里充满了爱。宝宝长牙了、宝宝会爬了、会叫妈妈了…每个成长的细节都成了幸福的源泉。
但我见过太多人,除了关注孩子身体的成长,而忽略性格养成的重要性。心理学家表示,童年是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如果长期处于消极、冷漠的家庭环境,孩子往往会极度自卑、懦弱、没有自信。尤其是以下这2种家庭:
给不足孩子安全感的家庭
幼年时期,孩子会本能地寻求父母的保护,喜欢“黏着”大人。不少家长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学走路期间,可喜欢自己“走”了,一遍一遍尝试,跌倒了也不能阻挡他们的热情,非得自己走;而一旦学会走路了,又偏偏“求抱抱”,不愿意下地。这是种常见的现象,许多家长都无法理解小家伙的心思,甚至直接漠视,认为小家伙是无理取闹。
殊不知,当走路的兴趣降低,孩子会试图重新寻找安全感和亲密感,希望父母抱着自己,保护自己。
再或者,直接将孩子丢给家里老人,很少抽时间陪伴和关注孩子的成长。表面上看孩子很健康,但其实内心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有勇气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反而由于过度缺乏爱,变得自卑不堪。因为打心眼里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所以错失很多机会;因为担心不招人喜欢,所以错过生命中那个对的人。
负能量爆棚的家庭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再哭就不要你了”、“真是个小笨蛋,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这些话是不是听着很耳熟。作为成年人,我们自己也不希望经常被否定批评,更何况是幼小的孩子呢,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就被一顿冷嘲热讽。
比如,孩子努力想把麻绳编成一个蝴蝶结,可是手太小,麻绳又太乱,编了好几遍都不成功。这时候有些妈妈就看不下去了:“真笨呀,快别编了。”平时只要孩子的表现和自己预想的有差别,就会生气直接吼他“笨死了,带你出门我都嫌丢人”。要知道,过多的批评指责,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变得胆小懦弱和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