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期,居住证制度涉及到的不是人口问题,而是权利的公平,其中的关键是附加在户籍上的制度福利和市民待遇问题。如果有了居住证,只可以让孩子在当地接受免费义务教育,那么孩子读高中还是问题,这样就会再次造就留守儿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说道。
居住证的根本是能否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北京市民孟先生激动地说:& 以后有了居住证,我是不是可以在北京买房买车了?小孩上学也没有问题了吧?&
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说,民众对居住证持有的态度,表明居住证制度离人们的期望比较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郑真真说:& 子女上学是否有居住证就可以了?和户籍有关的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按照& 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走,前景展望很好,关键是各地如何执行。这取决于各地、各省市能否下决心做好这个事情。& 理想状态下,如果要做得好的话,可以解决权利的平等问题,体现公平。居住证制度不是人口问题,其根本原则是居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居民能否享受同等待遇。真正惠及人民,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才是政策出台的应有之义。&郑真真补充道。
&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
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有2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这部分人的市民化主要体现在基于居住证制度的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9%,未来至少还要提高5个百分点,相当于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说,& 在户籍人口落户方面不应该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视&。
郑真真表示,很多问题不是出台一个政策就能解决的,需要很多配套措施要跟上。比如,虽然有了居住证,可以让孩子在父母居住地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但是& 十三五&时期,我国要普及高中教育。那么,居住证带来的福利如果不能解决孩子在父母的工作居住地就读高中的问题,孩子依然面临着回到老家读高中,考大学的情况。这样由于制度的约束,必然又会导致新的留守儿童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