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上海如何建立完善积分落户等相关制度

人才引进
  • 2023-09-19
  • 浏览

摘要: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先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

& 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先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上海去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是全国最早实行居住证积分制度的城市。新政策取消了此前人才居住证和一般居住证的差别,统一实行积分制,并根据不同的积分,为持证者提供梯度化的公共服务。
  而在外来人员落户方面,上海则沿用2012年公布的《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及相关细则,即符合持有上海居住证满7年、缴纳社保满7年等要求可申请转办上海市常住户口。

上海如何建立完善积分落户等相关制度(图1)
  上海目前实行的积分管理制度,剥离一些与户籍绑定的福利,让获得居住证但没获常住户口的外来人员也能享受一些公共服务。比如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的持证人,其同住子女可参加中考,完成高中学业以后,可参加上海高考。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称,该政策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打通了积分体系,不再像以前一样强调学历等条件的门槛,使得普通劳动者有享受对应公共服务的可能。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表示,与传统的户籍体系相比,居住证积分中的贡献导向思路是正确的。城市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学历的人才、投资者,还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平凡的劳动者。
  回顾上海户籍改革历程,从1958年到1988年,上海收紧了对外来人员的户籍开放度,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上海城市人口进入负增长,城市对人才需求量增加,户籍指标与企业的投资规模、所在行业等开始关联;1994年,上海试行外来常住人口的蓝印户口政策,以促进投资和房地产行业发展,1998年,蓝印户口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外地购房者放开;2002年,上海停止受理申办“蓝印户口”。留学生落户上海
  上海的居住证制度始于2002年,分为人才类、普通从业者类、投靠亲友类三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户籍发放开始按人才类别、成就、贡献等实行“打分制”。上海留学生落户2004年,上海扩大了居住证使用范围,在各类来沪人员中推行,按不同条件分为引进人才 、务工经商和投靠亲友就读等三类。2013年7月1日,居住证制度实行上述积分制。
  在外来人口落户方面,2009年2月,上海市政府发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确定了居住证转户籍的5个申办条件。在前述办法三年试行期结束后,2012年2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目前居转户按此执行。&


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7月4日,天津市公安局在我市“一制三化”改革提出的“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基础上,推出了创新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十项措施,涵盖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各项内容,涉及放宽政策、简化流程、减少手续、强化管理等多个方面。

此次推出的“十项措施”

有四大亮点

▼▼▼

1放宽外省老年人投靠子女在津落户

进一步放宽外省市老年人投靠子女在津落户条件,将申请人在津居住年限调整至3年。

2调整返津政策

对曾经从天津迁出户口人员,取消了在津“合法稳定就业”要求的限制,只要在天津有住房且在津居住(办理居住证),本人就可以回津落户。

3下放业务事权

18周岁以上出生落户、无出生证落户、年满18周岁居民变更姓名可在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服务处所、职业、文化程度、身高等可在社区警务室直接办理。

简化核准权限

上海如何建立完善积分落户等相关制度(图2)

18项原来需要审批的业务直接下放到公安派出所户籍窗口当场办理,包括:原来的3类出生登记(1至16周岁补报往年出生、非婚生子女、离婚生子女)、5类外省市投靠(投配偶、投子女、投父母、投继父母、投养父母)、6类事项变更(18周岁以上以下改民族、18周岁以下改姓名、改籍贯、改台湾籍贯、改出生地)、3类恢复户口(改派、退学休学、出国境人员回国)以及补发户口簿。


天津市公安局创新人口服务管理十项措施

一、降低准入条件“放宽办”。优先解决存量人口,进一步放宽外省市老年人投靠子女在津落户条件,将申请人在津居住年限调整至3年。

二、调整返津政策“优化办”。对因上学、毕业分配、工作调动、投靠亲属等原因户口迁往外省市的原我市户籍人员,凡在津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并已返津居住生活的,可以申请本人回津落户,18周岁(含)以下子女可以随迁。

三、规范操作流程“公开办”。完善调整户口登记管理有关操作规范,编制户口受理标准化目录,对群众办理户口菜单进行全面“瘦身”,并通过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下放业务事权“就近办”。将市内户口迁移、年满18周岁居民变更姓名等分局事权业务下放至派出所办理,将部分动态户口项目变更下放至社区警务室办理,为群众就近办理户口事项提供便利。

五、简化核准权限“马上办”。将国外出生落户、非婚生子女出生落户、“外省市三投靠落户”等18项需要申报核准的户口事项简化为户籍窗口当场办理。

六、压缩核准时限“加快办”。缩短户口申报核准周期,将市局、分局、派出所户口核准时限由15个、10个、5个工作日分别压缩至10个、5个、3个工作日,减少群众等待时间。


七、取消复印材料“直接办”。全面推行户籍窗口电子档案管理,群众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业务无需提供复印件,对确有保留纸质档案必要的由公安机关自行复印留存。

八、创新业务模式“网上办”。升级天津公安APP业务功能模块,推出17项户口、居民身份证、居住证业务网上全流程受理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

九、拓展服务载体“随时办”。开通移动支付居民身份证工本费网上缴费系统,依托户政业务自助受理设备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厅”,实现居民身份证自助受理、领取、准迁证自助打印,打造“365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

十、约束失信行为“依法办”。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代办户口“黑中介”,严格执行户政管理“黑名单”制度,对采取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等方式违法违规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个人或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并依据有关规定纳入失信记录。

&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