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于2024年11月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这将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也是在欧美之外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主要职能是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从幼儿到成人各个阶段包容、公平、适切和优质的面向所有人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于1945年11月16日,总部设于法国巴黎,现有195个成员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推动各国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以此共筑和平。其主要机构包括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据教科文组织官方统计,截至2021年8月,在教科文组织9个一类机构中有7个是教育领域的,这包括了国际教育局(IBE)、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IIEP)、终身学习研究所(UIL)、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IITE)、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所(IESALC)、非洲国际能力培养研究所(IICBA)、圣雄甘地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MGIE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统计所(UIS)、阿卜杜勒-萨拉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至此,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不仅成为教育一类机构的新成员,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在我国的第一个第1类机构。
STEM教育研究所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学则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STEM教育就是在全球教育创新与变革背景下的学科融合教育,强调的是一种跨学科一体化的教育方式,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当前具有跨学科性质的STEM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落“沪”徐汇区
目前,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徐汇滨江国际水岸选址作为优先方案推进建设。徐汇区是上海链接长三角、服务全国和辐射全球的重要区域,科创实力全市领先,学术科研创新氛围浓厚,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徐汇区集中承载了上海对外交流窗口功能,具备完整成熟的涉外配套服务,区域内外国领事馆、外资总部及研发中心众多,卫生资源丰富、医疗水平发达,高质量国际教育资源汇聚,拥有西岸艺术中心、西岸国际会展中心等顶尖文化会展平台和优质便捷的商业配套。该区域轨道交通密度高,到浦东、虹桥两大国际交通枢纽的车程便捷。同时,该区科教资源汇聚,是上海教育高地,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机构落户在徐汇滨江以后,带来的溢出效应、社会价值也将逐渐体现出来。
我国STEM教育
早在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北京市海淀区很多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在教师个性化指导下开展研究。例如人大附小自2010年起取消了寒暑假作业,每个假期前,科学老师都会进行小课题研究的系统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在假期进行探究,开学汇报展示。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研究科学的热情。
深圳市龙岗区推出“人文引领的STEM教育”(A-STEM)。龙华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将科学学科融入全科教育,盐田区云海学校全面实施项目化学习,提高科创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总结
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在中国上海成立,将成为国际STEM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方便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和广大会员国开展STEM教育交流合作,这个平台带来的新理念、新实践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深化STEM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造福广大人民,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STEM教育理念与实践,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