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是很多父母最常遇到的,我们可以一分为二地来看。一方面的问题是来自孩子,孩子成绩好,但品格修养不足;孩子有些骄傲,自以为是。另一方面的问题可能是来自家长,没有认真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误以为孩子瞧不起自己;家长没有采取有效的沟通解决彼此的障碍,帮助孩子进步! 绝大多数父母,特别是那些缺乏耐性的父母,十分反感孩子顶嘴,在他们眼里,孩子顶嘴、“唱反调”,就是在挑战自己,所以都会对此十分恼火。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的关心、重视和承认的心理需要,孩子更是如此。这样的情况也许每个家庭都曾经遇到过:孩子在面对家长的批评时,你越说他越来劲。例如叫他不要吵闹,可是你越说他,他就越吵闹。应该指出,孩子的这种行为的确是一种毛病,父母对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有的父母对此采取很简单的方法,动不动就批评、发脾气,有时甚至体罚。这是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最重要的是找出导致孩子这种行为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会“唱反调”会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孩子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从而在某种意义上证明自己。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虽然缺乏必备的人生经验,但随着发育,身体素质却变强了,他们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但是成年人包括自己的父母、老师总是对自己的能力不够重视。慢慢地,孩子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当他们反抗的时候,当他们和爸爸妈妈唱反调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目光聚在自己身上的时间最长。于是,他很喜欢这种因反抗而被关注的局面。 第二,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孩子在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是对抗自己的外在力量,往往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举动。而很多父母往往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容不得孩子一点不同的意见。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应该干涉自己过多,自己有行动权力,并且自己很多时候还比父母高上一筹,于是孩子就会表现出对父母的抗拒和不服管教,处处跟父母唱反调,这是孩子要求独立的表现,我们也将它称之为逆反心理。
&
第三,孩子受到挫折后的应激反应。当还是婴幼儿时候,家里的爸妈或是爷爷奶奶会认为其很小,什么都可以随着她们的想法去做,就是因为小,所以大人们对其毫无管束,有时候还有些老一辈人们说这是孩子的天性。毕竟小,再怎么样无理取闹都没什么事儿。可是时间久了,当他们渐渐长到1-3岁的时候,他们对其喜欢的东西或是事物都有了其主观上的判断和想法,而很多大人们认为其孩子很小,需要大人们教育,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容易让孩子从毫无管束演变成了不服从管束的情况。
一、是父母对待孩子主观上的意见直接反驳,甚至很强硬的认为孩子都是错的,父母说的才是为孩子好的,无疑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得治。二、家里有人训斥孩子,但是有人维护孩子,这样一来孩子有了主观上判断会认为,你批评我,我不喜欢你,至少我爷爷奶奶疼我,这种教育的孩子真的很让父母教育分分钟失败。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叛逆,越来越喜欢唱反调了。
孩子故意和家长对着干怎么办很多时候孩子习惯性的唱反调也许是父母对其犯错的事实产生了过激的反应,让她第一次害怕犯错被骂,但是又无法做不到不犯错,所以到第二次犯了错误的时候她已经知道你要骂她,甚至还会吼她等一系列反应。这些理解源自于第一次父母对其犯错的过激反应所留下的后遗症,所以她都知道你会怎样训斥她,以至于她知道你除了吼她已经没别的招了,就算她怎么样跟你拧着来,你也没拿她没办法。当然了,若是让她任意妄为,她更是欢喜得不得了,甚至满屋子都是玩具,家里弄得鸡飞狗跳都是有可能的。对于孩子故意拧着来,最好的方法是顺着她的想法去做,但是得告诉她这样做有什么后果,若是能接受那就陪着她一起检验这个错误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培养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毕竟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是听父母的话才是乖孩子,但是长到1-3岁有了自己的想法,她们会因为天性的好奇心理若是我不按父母说的做会怎样。另外,对待孩子时候,别给她一种强硬的高姿态训斥,若是她蹲着你别站着,可以陪着蹲着说,因为当你站着她仰视你,无形之中有一种紧张的压力感,所以有时候在教育孩子上父母也得反省换位思考,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父母和孩子应该如何友好相处如今很多父母一下班就是抱着手机刷刷刷,而她们的孩子也是抱着平板刷动画片,彼此之间毫无交流的时间,甚至吃饭的时候分别都不忘自己的手机和平板。无疑,这是当前社会下父母和孩子相处的一种常态,甚至一些父母认为自己在家教育费时又费力,还不如花钱让孩子上培训班学舞蹈、德智体美等知识,孰不知孩子其实更希望的是父母对其陪伴的教育,时不时讲讲故事,即使不会讲但是至少她们愿望实现,哪怕你讲得很糟糕,但是在孩子看来你却很有趣,甚至一些浮夸的演技让她们乐个不停。另外,若是她们上学了,每天回家问一下今天学了什么,还可以放下父母的姿态,让她们教你舞蹈动作,哪怕手脚僵硬,陪着她们那样耍着玩,她们也很开心知足,至少不让她们对父母有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