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孩子打不得 碰不得 骂不得 到底应该怎么与孩子沟通

人才引进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先跟孩子讲好:今天给你一份鱼片,你不能全吃完,要留一口,等到明天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一口,我就给你两块儿,要是一点没留,那今天这块也没了,说完要拉钩敲定。

孩子过于争强好胜,是由自身和外界两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自身的因素一般有两个:对自己没有真确的认识,以及虚荣心作祟。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让孩子喜欢表现自己,这是好事,但如果没有能力承受后果,就不太好了。而虚荣心作祟,喜欢追求表面上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不太健康的行为。对于孩子,三岁前要有“恩”,让ta依恋你,4~6岁要建立“威”,这时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期,那些任性、不懂事,自私的孩子都是溺爱,管晚了才会造成缺陷人格。  
3~6岁,性格训练,第一个训练就是对ta说“不”。  
孩子三岁之后的哭,都是目的性的哭,有的孩子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时候我们要同孩子进行“初次较量”,怎么做呢?具体的就是一对一,父亲、母亲、奶奶等等任何一位抚养人,将ta带到房间,关上门,就让ta哭,让ta闹,你做到四不:不打、不骂、不讲道理、不走开。 
 ta哭可能会一次比一次加力,但你始终态度坚决,就是陪着ta,等ta折腾没劲儿了,告诉ta:今天这样你是不对的,你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吧,我说不行就不行。三次过后,坚持到最后,负强化之后,开始给ta讲道理:下次爸爸、妈妈说不行的事儿,你就别闹了,你有想法可以说,说得合理了,我们可以考虑。你每次真有想法,你跟我们讲,我看有没有道理。  
这样就告诉孩子: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你做的不对,我坚决不答应。这样越小效果越好,特别小的孩子,你说不,ta顶多就是个哭,等ta长大了再说“不”,ta可能就会离家出走、跳楼等来威胁大人。 

孩子打不得 碰不得 骂不得 到底应该怎么与孩子沟通(图1)

 
从小建立协商沟通,这就叫性格塑造,建立其后天的社会行为模式,当你跟ta从小建立这个行为模式,让孩子明白:一件事,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才能与人合作。  
在建立了说“不”的基础上,再来对孩子进行自制力的训练。  这个要在六岁之前,用食物训练即可。对于四、五岁的孩子,用ta喜欢吃的零食,比如鱼片,饼干等,先跟孩子讲好:今天给你一份鱼片,你不能全吃完,要留一口,等到明天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一口,我就给你两块儿,要是一点没留,那今天这块也没了,说完要拉钩敲定。开始头两天,孩子可能忍不住全吃了,只要你坚持:不留就没有,ta一定会多少留一口,这个训练告诉孩子“明天”的概念,为了得到更多的东西,学会克制自己。 这种训练越早做,就越顺,过了关键期就没办法了,过了就只剩下“熬”了,熬过55岁,ta的破坏性就会降低。  
教育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12岁之前是家庭教育为主,12岁之后就是外部教育为主,过了18岁,要改变一个人就相对比较难。这个问答里不知道孩子几岁,反正不论多大,不可以打孩子。孩子不是生下来就这样的,ta是有人养的,怎么养成了这个样子?这个搞清楚再决定怎么办?   自己教育无效,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忙,对于相对大的孩子,母亲要修炼自己,像菩萨一样接纳孩子的一切,以如何帮到孩子为行为准则,宗旨是协助孩子一天比一天好,这个是父母要修炼、精进的智慧。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