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特质有一半是来自天性,有一半是在3岁前就决定了,一但决定就很难改变,其实也没必要去改变,性格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用在什么地方。我们常常觉得什么性格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前提,希望孩子要从事什么职业,要取得哪方面的成功。作为一个科学家,内向对他来说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而艺术家是需要有敏感的特质。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种子,我们家长能做的是如何帮助这颗与众不同的种子长出他自身的形态,各有各的美,松树有松树的挺拔的美,水仙有水仙洁静的美,如果非要强迫水仙长成青松那是不成的,一切顺其本来的属性成长吧,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些伟人,那些科学家,那些艺术家有哪些父母在他们小时候就知道他们今后的作为呢?
01 从诺宝出生的第一天起,我就见识了他的“暴脾气”。 医院里别的宝宝哭泣时都是小声地哼哼唧唧,他却是先板着个小脸,接下来就声嘶力竭地大声嚎哭不已。 后来诺宝越来越大,脾气也有所增长。 当他醒来得不到及时回应,两只小手作打人状胡乱扑腾;当玩具不合他的心意,就把它们全部扔到地上;当不能及时拿到一个想要的东西,就会很粗暴地打掉你递给他的任何物品。 正如我所经历的一样,很多人家里可能也有一个爱急躁、爱发脾气的宝宝。 在面对宝宝这种“不良表现”时,父母不要急于给他们贴标签,不要给宝宝扣上“不乖”、“不听话”的帽子,更不要十分肯定地认为“这孩子将来一定脾气暴躁”等等。 而是要好好想一下,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 一位研究表情属性的学者保罗·艾克曼认为,所有人都拥有共同的“表情语言”。它们分别是快乐、惊奇、愤怒、厌恶、恐惧、悲伤和轻蔑。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七种基本情绪。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急躁、易怒、发脾气等都是很正常的行为反应。 对于还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婴儿来说,如果遇到不称心的事情就会哭闹。 当宝宝饿了、尿了、热了、冷了的时候,会表现得很急躁。 当宝宝生病的时候,脾气往往比平时大很多。 当宝宝想要某一样东西时,不是他迫切想得到的,就会对一种情形感觉到无能为力,因而产生一种绝望的感受。 一般来说,三四岁的孩子才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所以别指望还不会说话的婴儿乖乖的,不闹任何脾气。
02.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婴儿发脾气是满足某种需求的表现。 随着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他们开始接触更多的事物。 此时的他们尚未形成对事物正确与否的认识,什么事都凭着自己的情绪和喜好来参与,不可能像成人一样作出理性分析后再行动。 因此,很多宝宝在遇到挫折或者不舒服时,很自然的就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 这时,父母不仅要弄清楚他们发脾气的原因,还要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防止孩子发脾气。 弄清楚孩子想要什么 要弄清楚他是饿了、尿了、热了、冷了还是生病了;弄清楚他想要的究竟是哪一个玩具。需要父母及时判断出孩子的真正需求,通过帮助他得到某一样东西或满足某一种需要,来平息那已经燃烧起来的小愤怒。 理解和认可孩子的感受 即使他还是一个婴儿,也要认可孩子的感受。可以尝试给他暗示,“你看上去真的很生气。但是没关系,一会儿就好了。” 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看到的是什么,学到的就是什么。如果爸爸妈妈性格比较暴躁、易怒,或者经常发生家庭矛盾动不动就大喊大叫,也会潜移默化给孩子带来一定影响,促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也采用简单暴力的方法去解决。 切忌以暴制暴 当孩子烦躁易怒时,父母最好不要用攻击性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愤怒,不要用更多的控制和威胁去回应,否则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03. 对于婴儿来讲,他们还不能识别自己的各种情绪。 家长能做的就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发泄情绪,直到他们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很困难,在尝试很多方法后收效甚微,孩子的坏情绪仍然存在,还是和往日一样不受控制地乱发脾气。 这时,难免将原因指向孩子的性格缺陷:易怒易躁。 真的是因为性格吗?其实并不全是。 性格只是影响性情的因素之一,但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生活环境。 在我接触的人当中,很多人比较焦虑,常常因为芝麻点儿的小事生气,又吼又叫。
他们毫无疑问有一个共同点:不懂得情绪管理,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他们的父母多半也是如此。 为什么父母双方或一方暴躁易怒,孩子也会遗传? 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一种特殊的神经元,叫做镜像神经元。 它的功能是将人的特定行为模式储存起来,促使人不假思索地执行基本动作,在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时,把他人的行为模仿重现。 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是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基础上。 从孩子出生起,就已经从模仿中开始学习。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一举一动都能让孩子从神经元的反射中逐渐内化到自身。 有样学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暴躁易怒的父母养不出温和的孩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性格、情绪、行为习惯等等都会受到来自父母的影响。 遇到坏情绪时,你是怎么处理的,你的孩子也会耳濡目染。 一对不会情绪管理的父母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在孩子的性情里埋下易怒易躁的导火索。 在今后的生活中,孩子难免模仿父母的行为表现,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谨记,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努力成为你希望的那种人。 育儿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它太过漫长,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心力。 当你动不动就发脾气、大喊大叫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冷静下来,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然后再教孩子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