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当你的孩子面对挫折时 作为家长你应该如何引导?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或许你接受过这样的想法:家长应该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孩子体验,从而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后现实生活的挫折压力。但现实是,就算你不人为制造,孩子也最不缺的就是挫折,而你不觉得如果没有挫折后的引导,结局会是孩子一步步被打击,从而黑化或者自卑吗?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这样

但你认为挫折教育是什么?
就是狠下心,用挫折来教育孩子吗?
或许你接受过这样的想法:家长应该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孩子体验,从而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后现实生活的挫折压力。但现实是,就算你不人为制造,孩子也最不缺的就是挫折,而你不觉得如果没有挫折后的引导,结局会是孩子一步步被打击,从而黑化或者自卑吗?
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这样
比如当孩子竞选班干部落选了,你会怎么做呢?你肯定知道,要想解开孩子落选郁闷的心结,肯定要让孩子明白落选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不必过于纠结。而你的说法和做法就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孩子学会反思检讨的开始
孩子为什么会感觉挫败,是因为他发现自己所想和现实发生不一致,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是玻璃心。而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够接受这样的不一致,从而提升自己,去认识和改变世界。
家长不应该让孩子独自面对挫折
《妈妈是超人3》里的黄圣依的挫折教育就存在着问题。安迪碰到困难,抗议做不下去,黄圣依就只是一再地督促他要坚持坚持。这也导致了碰到不想吃的食物,安迪为什么不会给妈妈说我不喜欢;碰到黄圣依拉痛了自己,安迪也只是一声不吭地不开心。
如果孩子只是在一次次地经历失败,却又得不到情绪支持和足够引导,那么挫败感会渐渐完全占领,孩子就会开始认为自己是无能者,也就会在遇到困难的第一刻就自动反应:我做不到。本来有更好的应对方法,却放弃了抵抗,变得愈加孤独、脆弱。敏感。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你可以这样做
1、无条件的情感支持
孩子希望能有人跟他有情绪上的共鸣,所以首先你需要的做的就是用积极的态度,理解支持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但即使你失败了,爸爸妈妈依然会爱你。”这样孩子怀疑自我、失落挫败的心情会渐渐平复下来,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引导工作了。
2、与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让孩子尝试去解释发生的情况,比如你可以这样询问他:“你遇到了什么事情?需要我的帮助吗?我们可以一起解决,但如果你不告诉我,我就没办法帮你了。”当孩子在解释的过程中,他也是在对自己的失败给出了理由。或许对于小宝宝来说,表达会是一个问题,这就需要你快速用逻辑能力去梳理清楚整件事情。
3、帮助孩子区分失败的归属、失败的可破性、失败的影响
孩子对于挫折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究竟错在了哪里?到底是谁的错?”而你要做的就是告避免孩子习惯性地将错误揽到自己身上来,即便这并非是他的错。在你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孩子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一起解决的,失败并非不可控或者一直存在。

之后,教会孩子正常看待失败的影响很关键。这次的失败是小问题还是大灾难?你需要让孩子认识到乐观的重要性。你更应该向小问题引导,因为一旦孩子理解成了大灾难,一般都变得容易焦虑不安。

当你的孩子面对挫折时 作为家长你应该如何引导?(图1)

4、重新解决问题
有时候,孩子在挫折后确实害怕或者不愿意再尝试,但这个时候你最好不要替代孩子去克服挫折。孩子学会克服恐惧,重新面对失败,也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不是吗?比如,你可以适时地在孩子面前示弱一下,让孩子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你把你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边做边告诉孩子。
挫折不是让孩子单独面对,也不是让你替代克服,而是始终让孩子参与进来,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解决能力才会在一次次的联系中得到加强。当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孩子就会反思到自己之前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压力的感受变得弹性。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以下是我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父母对孩子的事情是事事包办代替,舍不得让孩子遇到一点困难。我们应该明确孩子在接触外界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时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应知道帮助并不是代替,不然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容易产生畏难、依赖的情绪,遇到困难只会寻求成人的帮助。因此,要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孩子的依赖性。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就像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一样,要教会他们跌倒后再爬起来的本领,而不是因为心疼孩子就从此不再让孩子走路,那样他就永远学不会走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新事物,树立敢于面对和承受挫折的自信心。
二、提高孩子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三、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在对事物和现状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追求既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我们在给幼儿挫折的同时,还要增强幼儿对抵抗挫折的自信心,在幼儿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妨说“你一定能做好”、“你一定会成功的”、“你很能干”“继续努力”等等。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好。另外,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在孩子怕自己不行而退却的时候可以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XX能做,你也一样能做好,你也行的。”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XX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积分落户实用工具

热门文章

更多资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