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怎么让孩子学会玩绘本阅读 学习观察事物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当然最主要的一个故事是图画中小狗的做法:用电炸开铁桶。能够这样做吗?这样做的结果会怎样?由于宝宝参与一同想办法,一同找出那个办法行不通,有了这个过程,他自己玩的时候就会避开“不能做的事”。

很多孩子到书店看到五颜六色的绘画本都很喜欢,家长会不吝啬地买了但是却不懂怎么跟孩子玩。孩子要怎样玩绘本阅读,才能让孩子有所得呢? 绘本阅读怎么玩? “这本书好玩,我喜欢!” 3岁的果果接过妈妈给他买的《小狗和小熊》绘本,翻了翻,立刻高兴地坐在沙发上读起来。不一会儿,果果就笑嘻嘻地指着书要妈妈看:“妈妈,小狗生日也吃蛋糕哦!”又过一会儿,果果突然哈哈大笑,笑得在沙发上打滚。 “怎么啦?这么好笑?”妈妈凑了过去。 “哈哈——小狗给小熊做一个生日蛋糕,把它吃光了,小熊只看到一个蜡烛!” 这有什么好玩呢?妈妈不明白。果果说的“好玩”,其实就是“有趣”,并不是在说“玩游戏”。 3岁的果果读过许多绘本,读图的能力很不错,也认识了一些字,所以他自己翻阅,也能看懂个大概。 像果果这样的宝宝是幸运的。他有个用心的妈妈。果果一岁开始,妈妈就给他买许多绘本,每天都花半个小时和他一同阅读。果果学会了读图说图,那时还不会看着字阅读,但每次听妈妈说说图画的意思,认知能力逐渐提高,于是就反过来,不再要求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说给他听,而是要妈妈听他一遍又一遍地说。现在三岁了,除了说,还会跟着妈妈朗读,朗读完了还要跟故事里人物一样玩起来,这一来,妈妈可就伤脑筋了。让他玩吗?玩起来就像发疯,什么危险的动作都要做,管也管不住。不让他玩,他就不高兴,要发脾气,还要在爸爸面前告状,说妈妈不爱他,不给他玩。果果妈妈于是问我:“怎么办?” 怎么办?果果妈妈面对的是个会阅读、爱阅读的宝宝。但是更多的妈妈问我的问题却是:“宝宝不喜欢阅读,给他买来了许多绘本,他翻了翻,就去玩玩具了。怎样让宝宝喜欢上阅读呢?” 我的答案是:“阅读也要玩,你要学会怎样陪宝宝一同玩。” “玩”的分寸,怎么拿捏? 妈妈当然不会一边阅读一边玩,也不觉得那有什么好玩。但宝宝就不是这样。 这里以美国幼儿绘本创意大师希格的《小狗和小熊》中文版的三册绘本为例,我让五位三岁宝宝和他们的妈妈做阅读实验,结果发现下列三个特点: 1. 在阅读《两个好朋友》时,女宝宝最兴趣的是冰激凌和生日蛋糕,她们并不是嘴馋,非吃不可,而是觉得制作冰激凌和生日蛋糕很好玩。一位妈妈用折纸来满足了宝宝的要求。她把纸做的冰激凌和蛋糕当宝贝,重复地阅读这本书,一边读一边把玩,装模做样地吃冰激凌或蛋糕。另一个女宝宝的妈妈则领着宝宝进入厨房,让她打下手,母女俩一同做了一个和小狗做的一模一样的蛋糕。宝宝还拍了照片,过后对谁都说:“看看,这个叫小狗生日蛋糕,做蛋糕太好玩了!”为了说明小狗蛋糕是什么,她接着就讲起小狗给小熊做生日的故事。 2. 两个男宝宝的关注点和女宝宝完全不同,在阅读《故事一连串》时,特别注意自己没体验过的游戏。读完了,立刻就模仿小熊,把一个纸箱扣在自己的头上,玩了一阵,又跳到床上去,模仿小狗又跳又叫。闹得妈妈发火了,才乖乖坐下来。 3. 一个平日很粘妈妈,不大会自己玩,认知能力也比较差的男宝宝,在听妈妈说图的时候,注意力很不集中,但当他们阅读《三个新故事》的时候,读到小熊想着从小狗背上滑下来的图画,就爬到妈妈身上,把妈妈当滑梯。他妈妈说:宝宝不敢玩滑梯,大概是很想玩。于是过后带他去游乐场,这一次,宝宝终于攀上了滑梯,一次又一次地玩了起来。 五个宝宝,在没有引导下,都在阅读绘本时产生了玩的念头,而且立刻行动起来,可以这么说:阅读,让宝宝有了更多的生活情趣,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获得提高。在这同时,由于阅读能玩,宝宝就会越来越爱阅读;也由于玩,加深了体验,宝宝在阅读上有了更大的收获。 但问题是:绘本中有一些情节,让宝宝模仿着玩,是很危险的。那么,妈妈该怎么做,才能够让宝宝玩得开心,又不会发生意外呢? 先说故事,然后再玩 宝宝没亲自体验,也就是没经验过的事,你用告诫的语气告诉他很危险,不可做,他即使在你面前不敢玩,背后还是要试一试的。用讨论的方式引导他去发现某个动作的危险性,他没这方面的认知,依然搭不上调。那怎么办? 最好的,最自然的方式,还是回到阅读。在读图说图的时候,妈妈引导宝宝去说图画中表达的故事。例如: 在读《三个新故事》的时候,看着小熊爬到高高的椅子去,可以问宝宝:“小熊怎么下来呀?”让宝宝来说,同时说出可能发生的事,这样说着说着,宝宝动着脑筋想,他就会记住,有了警惕自己的意识。 在读《故事一连串》的时候,看到小熊把铁桶套在头上,拿不下来,这时就要和宝宝一同来想办法。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小熊把铁桶拿下来?说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引导宝宝来说后果。当然最主要的一个故事是图画中小狗的做法:用电炸开铁桶。能够这样做吗?这样做的结果会怎样?由于宝宝参与一同想办法,一同找出那个办法行不通,有了这个过程,他自己玩的时候就会避开“不能做的事”。

怎么让孩子学会玩绘本阅读 学习观察事物(图1)


爸爸妈妈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孩子学会思考,更要让孩子学会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让他在接触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先观察一会儿。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地四下查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 这个世界如此之大,事物如此之多,孩子应该怎么去观察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爸爸妈妈要从兴趣人手,引导孩子乐于观察。不到3岁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注意力,也才一会去观察。爸爸妈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观察。& 既然从兴趣出发,就应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对小动物有兴趣,爸爸妈妈如果看到小猫小狗,就可以让孩子觋察一会儿,当然,这仅限于小猫小狗,对于那种大型的具有攻击性的动物,还是让孩子离远一点儿的好。小孩子还喜欢看色彩鲜艳的物体,爸爸妈妈利用孩子的这一兴趣点可以和孩子看一些五颜六色的画面,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
& 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大干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但是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目的性不强,爸爸妈妈就要不断改变孩子观察的方向和目的,让孩子去更仔细地观察。只有时刻更新现状,才能激起孩子更大的兴趣。
& 至于如何创造机会,那就因人而异了,相信只要爸爸妈妈用了心,就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机会。爸爸妈妈应该养成孩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这样就能“悄悄”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 & 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学会有选择的观察,有顺序的观察、全面的观察,抓住事物的静态和认识事物的动态等观察品质,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偌大的世界,无限的空间,孩子应该怎么去观察?孩子有了观察的兴趣,但是爸爸妈妈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引导。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先看整体再看局部……这些观察的次序孩子都会吗?他们不一定会。
& & 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他们的观察条理差,并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有的孩子的“观察”只是抬着头到处望来望去,并没有特定的目标。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的目的,还会形成不良观察习惯。
& & 对于不到3岁的孩子来说,最好掌握的方法就是顺序观察法,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这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而进行的观察,按这一方法,孩子可以最大可能地认识空间,也会尽可能地观察到更多。但是因为孩子还小,爸爸妈妈不要强调孩子掌握哪种顺序,只要细致观察就行了。
& & 爸爸妈妈还要注意,观察不仅仅是看,还要引导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孩子因知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往往是对事物的表象进行肤浅的观察。爸爸妈妈要根据事物的难易程度和孩子的认知能力,边观察边提问,引导孩子边观察边思考,使孩子的认识逐渐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提高孩子观察的深刻性。
孩子天生是爱玩的,对于不到3岁的孩子,爸爸妈妈也不要要求过高,让他们尽情地玩,不过,要告诉他不管是玩具也好,食物也好,我们“先观察一会儿”,看清楚了再玩、再吃也不迟。
孩子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耐心,经常能看到孩子蹲在地上观察蚂蚁,他们常常一蹲就好长时间,看蚂蚁搬家、蚂蚁运食物。爸爸妈妈应该鼓励孩子多观察、多看。
用心观察,就会看到更多。爸爸妈妈引导孩子多看、多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性,这样更能感受到事物的美好。
解决方案
1.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地四下查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看。
2.从兴趣入手,引导孩子乐于观察。
3.创造近在眼前的观察机会,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