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为什么要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要知道这样孩子才会有动力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有的孩子从小听家长的指挥,该上什么样的学校,该报什么样的辅导班,该走什么样的路,一步步走来,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一切以父母的话为准。还有的孩子做事情总是要求做到最好,上最好的学校,做最好的学生,一旦有不如意的时候便不知所措,想不开是常有的事。

、些年总有一些关于孩子自杀的报道,比如说小学生因为自己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严厉批评自己,结果回家就喝农药自杀。有的中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因为违反纪律,结果跳楼自杀。在高三的时候,一些学生因为压力太大了。结果高考成绩不理想,就想着上吊自杀。通过这一个个简单的例子来看,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对一些事情的耐受能力比较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能会带给孩子极大的毁灭。但仔细想想,真的都只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吗,这里面就没有一些家长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是好了很多,但随之而来的教育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幼儿园教育到现在的婴儿早教班,孩子上学越来越早。家长们的初衷都是好的,一切为了孩子,早上学就能早受教育,就能赢在起跑线上。于是让孩子们早早进入学校的同时又给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不管孩子们自己愿不愿意,打着“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的旗号理所应当的压榨孩子。这样的方式确实教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孩子,同时也毁掉了一批孩子。有的孩子从小听家长的指挥,该上什么样的学校,该报什么样的辅导班,该走什么样的路,一步步走来,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一切以父母的话为准。还有的孩子做事情总是要求做到最好,上最好的学校,做最好的学生,一旦有不如意的时候便不知所措,想不开是常有的事。
现在的家长总是忘了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是一个能让孩子减压的地方,更忘了自己应该是最能理解孩子的人。就是因为这些“忘了”导致了一个个自杀事件的发生。你可以圈养孩子,但也请给孩子一些放风的时间。做家长的要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优点缺点,还有他们承受压力的程度,也要了解家长自己对危险和压力的承受程度。对于孩子,给予适当的、正确的引导就够了,而不是去主宰他们的人生。在生活当中孩子们肯定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在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一味的去责怪孩子,应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鼓励。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有动力。
& & & &这些质疑是不是很耳熟?“管得太多,孩子会叛逆,会缺少自理能力,会变成妈宝。” 那不管孩子会怎么样呢?可以参考知乎的一个贴子《父母不管孩子是种怎样的体验?》,里面很多小时候被父母放养,缺爱的孩子。管会有问题,不管也会有问题,真叫人左右为难,怎样才是适度?真是难死爸妈了!
& & &不如,先别对自己要求太高,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完美的教育,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同样不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要求放低一点,父母和孩子都会轻松一些。成长必然伴随着痛苦,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不能避免痛苦。家长努力做的正是,以尽量小的痛苦、代价和成本去换取孩子更好的成长。
& & &教育孩子,没有通行的方法。在A孩子身上立杆见影的方法,在B孩子身上可能不奏效。所以,有人说教育孩子有的是easy模式,有的是hard模式,easy模式的家长很难理解hard模式的家长。我曾做过几年家教,教过百余个学生,同样是成绩中等偏下的孩子,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滴水不进,有的容易带动快速进入状态,有的总把自己藏起来。前者也许只是学习方法不到位,知识点有薄弱,这个容易提高;后者不只是底子差,还可能存在不自信、因害怕而拒绝的情绪问题。当你讲知识点时,他的注意力不在知识上,而是陷入茫然害怕和逃避的状态中,如果没有整理好孩子的情绪,补习效果很差。
& & & 孩子的情绪障碍不是一天形成,也不可能一天解决。障碍常是积累而来,有性格的、家庭的、际遇的因素,未必是父母造成的,但父母应成为扫除障碍的主要帮助者。想想,成人受挫时也需要有人倾诉、帮助、甚至是信仰的指引,更何况一个没有生活阅历、缺少心理力量的孩子。

& & &怎么减少孩子教育中不必要的痛苦、代价和成本呢?做为一个只有11年工龄的妈妈,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限的经验,可以一言以概之:多换位思考;和孩子一起找方法;

为什么要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要知道这样孩子才会有动力(图1)孩子坚持;留给孩子快乐时间。

& & &1. 没有同理心的父母,是问题的制造者
& & & 我觉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莫过于“同理心”,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她的感受。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一个片段:
& & & 小男孩成绩差,在家常挨打。老师家访时向孩子父母指出孩子不认字的原因,并不是笨和懒,孩子父亲不以为然,认为这是逃避读书的借口。于是,老师拿过一个印有外文的包装盒,对男孩爸爸说“麻烦你把字念出来!”
& & & &父亲看了看说 &“怎么念啊,都是外文。”
& & & &老师说 &“念吧,专心一点!”&
& & & &父亲生气说 “你**啊,我怎么念!”
& & & &老师指责 “你脸皮真厚,你这是什么态度!”
& & & &父亲说 “你的行为就恰当吗?!” 话一出口父亲愣在当场。
& & & &是啊!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们的行为恰当吗?片中父亲不是不想念,是不会念。不会怎么办?教他嘛,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多遍。只责骂有用吗?通过角色扮演,父亲突然理解了孩子的处境。
& & & &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犯着和片中父亲同样的错,找不到孩子的问题根源,只会责骂、控制,甚至恐吓、羞辱孩子。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制造了更多的问题。
& & & &我曾听到一位妈妈这样骂上小学的孩子 &“我说了多少遍,你还不会,你怎么这么笨!你到底有没有用心?!”,“你有什么用,就是个废物!”,“你为什么不说话!你现在不说话,是因为你还小,没有能力反抗,等你大了就是白眼狼!”
& & & &每个父母都曾经是孩子,为什么不想一想,当年自己父母如果这样责骂,能让眼前不会做的题目变得会做了吗?显然不能。即使是成年人,单位领导如此责骂,也未必能经受得住,很可能羞愤辞职。可是,孩子面对家长责骂和羞辱,却是无处可逃的。常期承受这样的情绪压力,孩子可能封闭内心,由问题积累;可能叛逆,不愿承认自己不会,宁说自己不想。直到孩子独立离开父母,才算摆脱了这样的处境。离开之后呢?妈妈的话也许一语成谶了。
& &2. &管理好情绪,陪孩子找方法
& & & 昨天在论坛看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深圳有个初中的孩子因为学习与母亲发生矛盾,结果孩子和母亲相继跳楼。这几年,每年都能听到类似消息。实在让人痛心!考学和生命相比,孰轻孰重,是显然的。学习成绩再差,都有解决的办法,人生不止一条路。平静时,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当遭受愤怒、痛苦、绝望等负面情绪折磨时,理智的力量就弱了。
& & & 负面情绪几乎对解决问题没有一点帮助(为什么用“几乎”这个有余地的词,是考虑到负面情绪也需要合理宣泄)。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正确的方法和行动。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带着负面情绪做事时总觉得不顺,等平静下来后,发现问题慢慢解决,没那么糟。
& & & 在帮助孩子时,父母先管理好自己情绪,并帮孩子排除情绪的干扰,才能更有效地去提供实质的帮助。无谓的情绪撕扯,不仅是浪费时间、也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 & & &说一个我和女儿一年级时的事情吧。一年级刚开学,学校古筝队来班里招人,女儿举手去了。我对她说,你考虑清楚哦,学古筝很辛苦的,要每天练琴,你做得到吗?她坚持要学,因为有新鲜感。2个月后,有一天晚上,她跟我说,想退出古筝队。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她不说,只是哭,我抱着她让她哭了好一会儿。(估计孩子也在观察我的态度,害怕我责怪她,确认我不会责骂她,才敢坦露心声)哭够了,再慢慢问出原因。因为老师说,一个月后学校表演,只有弹得好的孩子才能去,她觉得自己弹得不好。我明白了,她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于是连努力都放弃了,这不仅是孩子会有的问题,很多成人也会有。
& & & 我不会替代孩子选择道路,但我对孩子有个期望:自己选择的路,不能随便放弃。在决定放弃前,至少要好好努力过。
& & & &我陪她睡,躺在床上聊了两个晚上(前一晚说通了,第二天又退缩了,于是再聊了一晚)大概五六个小时吧,只是想让她明白几点:1.能不能去表演没关系,老师也是凡人,她不选你不代表你不好。 2.自己选择的路,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至少要去努力一下。3.忘掉表演,忘掉老师的评价,我们只关心今天,我们只管今天练30分钟琴。
& & & 我对孩子说“ 现在到表演还有30天,我们就练30天,不论能不能去表演,不论老师怎么认为,妈妈都觉得你非常棒!妈妈会为你骄傲,因为你做到了一些大人都没有做到的事情。知道吗?不少大人也会害怕失败,就不开始也不努力。你战胜了他们,也战胜了自己,我觉得你值得被奖励。”我答应孩子30天后给她买个大奶油蛋糕,并告诉她到那时,她可以再决定是否退出古筝队。
& & & 从那天后,孩子不再害怕了,没有了杂念只踏踏实实练琴。每天我都陪她练琴,刚开始累了她会回头来看看我,我会鼓励鼓励她说“弹得真好听”或是“还有几分钟就到30分钟啦,很快就结束了,想想你爱吃的奶油蛋糕,加油!”。坚持一两个星期后,她不需要鼓励就能完成练习了。
& & & 30天后,她如愿去表演了(其实大家都选上了,老师只是想给孩子一点压力让孩子好好练习),短短30多天她在古筝队同级的孩子中就拔尖了,拔尖的状态一直保持到现在。
& & & 老师给孩子们一些压力,促使孩子们练琴,这是有道理的。但每个孩子对压力的敏感度不同,上进心强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她减压,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内容。孩子体验过克服困难的过程,如果她明白了担心、害怕、焦虑,无助于解决问题,真正有帮助的是当下每一个今天的努力,那她就拥有了一件宝贵的礼物。
& & & &古筝弹多好并不是特别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次心理体验。这个体验,帮助她以后在其它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平复内心的情绪,勇敢不退缩。假如父母还能帮助年幼的孩子找到方法,陪伴她努力,她的进步会很快。
&3. 把目标化整为零,陪伴孩子坚持
& & & 二年级开始,每个寒暑假,放假的第一天,我会和孩子一起做一个进度表。包括学校的作业,和我给她增加其它内容。列是作业项目,行是当天完成的量。完成一格,就用彩笔涂掉一格。这个表格不必严格遵守,她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提前或推后完成哪些,只要大致保证进度即可,但最后一天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 学习是一种劳动,是劳动就要付出艰辛。九年义务教育,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作为学生,既然有义务、有责任接受义务教育,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就必须承受一定的、适当的学业负担和压力。业精于勤,学无止境,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犹悔读书迟。 你可以让孩子把第一次练习的成绩作为起点,制定目标,给孩子寻找一个竞争对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