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幼教老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面是我对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几点看法。
& & 一、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 & 提高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幼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可以结合本园安全防范特点,对幼儿教师进行针对性地培训,充分了解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危险及事故,不断提高其防范幼儿安全事故的能力,并使其全面掌握有关幼儿安全教育以及安全事故处理的知识和技能,做到及时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 & 二、强化幼儿安全教育
& & 幼儿园要结合“一日常规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护能力人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演练,如“安全疏散及自救演练”“遇到困难不低头”等各种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教会幼儿防火、防电、防摔伤、防溺水、防走失、防拐骗等自我保护的技能,让幼儿学会并掌握简单规避危险的方法,提高幼儿自己处理危险的能力和防范能力,防止各种事件及危险的发生。
& & 三、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 & 安全教育常态化、日常化,是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 &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意外危险的发生。如走路靠右行,可以减少与来往车辆碰撞的机率;吃饭时不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喝水前吹一吹、摸一摸,可以避免烫伤;手不能放在门缝里,可避免夹伤手指;玩滑梯时不拥挤、不打闹,可避免跌倒、摔伤。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就可以减少意外危险的发生。
& & (二)学习掌握自护常识。一是将自我保护常识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在“认识家用电器”教学活动中,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注意用电安全;在“我的小鼻子”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幼儿学会流鼻血时简单的自我处置方法;在“认识夏季”教学活动中,教幼儿掌握正确的避雷的自救方法,告诉幼儿遇到下雨打雷和闪电时,不要靠近电线杆、大树等物体,不要站在屋檐下,打雷时禁用家用电器,最好将插头拔掉;在“认识红绿灯”教育活动中,教幼儿认识红绿灯,知道它们的作用,培养幼儿从小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护能力。二是培训幼儿求助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幼儿因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在遇到困难及危险需要帮助时,往往表达不清事情的情况,只会哭泣、吵闹;遇到陌生人不但不会正确表达,还会表现出惊恐失措,连呼喊求助的胆量和勇气都没有。让幼儿学会求助是幼儿自护的最好方法。教师和家长要同时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求助技能,首先要从“敢”字人手,教给幼儿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有胆量和勇气面对路人和警察叔叔。利用电话求助是获得帮助的有效办法。平时要求幼儿讲清楚一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内容,让幼儿记清父母电话,学会拨通自己家及父母手机,或是用公用电话拨打110进行求助。三是通过直觉体验、情景类推,培养幼儿的自护能力。每个幼儿都有受伤的体验,对自身痛苦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所以当见到别的小朋友摔伤跌破时,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他人身上。这种直觉体验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护的意义,也有利于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护教育,让幼儿讨论学习自护方法,以弥补随机教育的不足。如发生他人摔伤碰伤怎么办、发生着火怎样躲避、发生地震了怎么办、躲在哪里最安全等情景活动,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增加幼儿的自护经验。
& &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牢记自身职责,“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我们的宗旨,做到幼儿安全提早教育,让安全防患于未然,使所有孩子都能平安、快乐地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健康成长。教育部日前通报,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中学7名初三学生结伴在莱芜汇河下游游泳时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文昌村5名小学生在桃洪镇竹塘村向家山塘游泳时溺水身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方台镇7名学生在松花江边游玩时,4人溺水身亡。
三起重大学生溺水事故再次给暑期安全工作敲响警钟。当我们在为逝去的生命感到痛心的同时,更要冷静地思考,学校等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学生应共同努力树立安全意识,把暑期安全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多防范,少危险。
首先,学校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在当前即将放暑假的时候,更要通过多种途径在学生中间普及安全知识教育,让他们学会在险情发生后自救和他救的基本方法。相关部门还应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防范措施,及早消除安全隐患。
其次,家长要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切实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特别是在暑假期间,家长更要及早做好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上班前,家长可多和孩子提醒、念叨“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玩耍”、“如何使用家用电器”等安全知识;上班时,家长还应抽空给孩子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在家的情况,确保对孩子的监管不缺位。
最后,学生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学生即将进入假期,但安全观念绝不能松懈。学生头脑中应紧绷一根“安全弦”,时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学生平时应多学习安全知识,并掌握一些在险情发生后自救和他救的基本方法,如出行和交通安全、防溺水与防中暑安全、防雷电与用电安全、防疾病与饮食安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