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孩子从小养成一个有爱心的人 长大才会有孝心 不信你就来看看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现在孩子往往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却对孩子很有“孝心”。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热情,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挑剔”,而孩子对父母的爱却仿佛都从人间蒸发了。这主要是教育失误的结果,而不是孩子的原因。

现在孩子往往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却对孩子很有“孝心”。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热情,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挑剔”,而孩子对父母的爱却仿佛都从人间蒸发了。这主要是教育失误的结果,而不是孩子的原因。 在培养孩子从小拥有一颗孝心方面,北京的周永琴女士是成功的,无愧于“全国十佳母亲”的光荣称号。 周永琴的儿子小的时候,北京的橘子挺贵。他们一家三口都爱吃橘子,但周永琴买橘子与众不同,总是按三的倍数买,吃的时候由儿子分,每人一个。可是就剩下最后三个橘子的时候,儿子拿着橘子没送过来,而是用眼睛看着父母,意思是就剩3个了,你们俩还吃啊?母亲给父亲使眼色,吃! 后来周永琴说,她吃这个橘子的时候,一点儿味道都没有。但是她觉得自己做得对,她要让孩子从小心中有别人。我完全赞成她的做法,如今的孩子缺的不是两个橘子,缺的是心中有别人。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什么是社会化?当孩子心中有了别人,他的社会化就开始了。当孩子能够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他的社会化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了。 后来这个分橘子的孩子长大了,考上了北京大学。亲戚朋友很高兴,给了他500块的祝贺钱。让周永琴没想到的是,春节回家,儿子把这些钱装了个红包,孝敬了奶奶。 这个孩子有如此孝心,与父母培养的习惯分不开。在他家里,只要做好吃的,妈妈都让儿子先给姥姥、姥爷送一份。每月给爷爷、奶奶汇款,妈妈都是让儿子去邮局寄。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他的天性一样自然。正是持之以恒的培养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要呵护和培养一个孩子的爱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的时候,学校的花园里开出了一朵极大的玫瑰花。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花园里散步时,发现一个4岁的小女孩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正拿在手里快活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根本没有去批评小女孩,而是蹲下身子,亲切地问道:“孩子,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呢?能告诉我吗?”小女孩有点羞怯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每天都陪着她说话。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非常大的玫瑰花,奶奶就是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看过了我就把它送回来。” 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譬如这个小女孩,她摘下玫瑰花的确是个错误,但这个错误与她的年幼无知有关,她以为摘一朵花就像借一样东西,用过了还回来就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但看到了这个小女孩的错误,更看到了这个错误背后的爱心。教育者的责任当然包括发“错”,但首要的责任是把“对”找出来,并用“对”来消化和引导“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培养孩子的爱心远比对他们错误无情地指责重要啊!” 孝心,作为传统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有人调查,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间一代孝敬长辈,孩子就会懂得孝敬父母、祖辈,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呈现一种和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孩子真正培养起孝心,对他是一种前进的动力。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听从长辈的教诲,不应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真孝敬长辈,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体谅长辈的艰辛,尽可能少让长辈为自己操心;真孝敬长辈,就应该为父母分忧解难,在父母生病时,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求知,让父母少为自己的学习担忧;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在离家外出时,自己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时间较长,应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总之,真正的孝心要体现在言行上。   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从小抓起。  第一是要明理。   第二是给机会。   第三是父母要做出好样子。   第四是父母要在关心孩子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孝心。   孝心是充满爱心的伦理行为,应该重视以情育情。当然,家长的关心、爱心要适度、适时。   孝心是从封建时代传下来的,旧时代讲孝心有一些糟粕内容,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是应该批判的。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每位父母辛苦一生的最大回报。然而,孩子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其实质是孩子是否有关心他人、感恩之心的品德。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习惯,孩子长大后才能够有关心同学、同事,为他人着想的品德,才能成为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因此,千万不可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孝行”的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呢?
建立和谐的长幼家庭关系
这并不是封建社会的“长幼有别”的意思,是指父母要尊敬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孩子更要尊敬长辈,听父母的话,理解父母的辛苦。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里就是个“小太阳”,大人都要围着孩子转,试想一下,把孩子培养成了“小皇帝”又何谈让孩子孝敬父母呢?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懂得自己与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关系,不可长幼颠倒,乱了次序。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只有从小让孩子做家务,才能让孩子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辛苦。只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他才能心怀感恩的去关心父母,长大后才会为家庭分担责任。

周末时,让孩子拖拖地,他才知道拖地有多累;让孩子帮忙洗菜,他才知道做饭原来这么复杂;平时要教育孩子主动关心家人,问候老人的身体健康;当家人要出门的时候,孩子还提醒家人多穿衣,注意天气变化等。

孩子从小养成一个有爱心的人 长大才会有孝心 不信你就来看看(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