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这个社会是非常复杂的,有好人,但是也有坏人,只有时刻加强自我警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够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网上和现实中的一些孩子与陌生人交往被骗的例子,让他们明白这些事实就发生在身边。还要告诉孩子不与陌生人交往,如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同学之间结伴而行,如果家里没有大人自己在家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情况让有孩子的家长有了越来越高的警惕。然而,孩子还小,应该从哪些方面,或用什么方法告诉孩子保护自己的安全,提高防范意识呢?英国颁布的《儿童十大宣言》,对我们怎样给孩子安全防范教育很有帮助: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等于告诉孩子,生命安全比一切都重要,任何人都不能剥夺。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告诉孩子身体属于自己,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力。儿童有拒绝触摸、亲吻的权力。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要告诉孩子,一旦出现威胁自己生命的时候,比如遇到坏人持刀抢劫,保全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身体比物品要重要。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要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说实话,父母都不会怪罪,而且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父母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出尔反尔,否则,孩子向你隐瞒实情,或许会出现大问题。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生人的糖果” 。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在生活上过分压抑孩子对物质的享受;从小向孩子讲授要别人东西的害处;让孩子对毒品、烟酒说不。6.“不与陌生人说话”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没有分辨好人、坏人的辨别能力,遇到陌生人搭话,孩子可以假装没听见,立即走开。遇到陌生人敲门,可以不回答,不开门。因为小孩子没有能力帮助陌生人。大人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调研人员指出,女童遭受性犯罪侵害的原因,既有个体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从个体因素看,主要是因为生理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和一些生活的不良习气,女童容易成为性犯罪的侵害对象,比如一名7岁的女童,施害者利用她爱吃零食的弱点,以买零食为诱饵多次对女孩实施了奸淫。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无力监护或长期不尽监护职责,女童因没有得到家庭的庇护和教育而易遭侵害。其中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形,一是父母外出打工;二是家长忙于工作。此外,家长疏于对女童的性知识、性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教育,大部分受害女童缺乏对性侵害的最基本的分辨能力和防范意识,有部分女童在遭到侵害后仍不能辨识事情的性质和后果,甚至不懂如何向家长表达。从学校因素看,不少学校几乎没对女学生开展过防范性侵犯的教育;从社会因素看,基层村居社区治安条件较差,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环境。
& & 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监管孩子呢?首先,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性防范意识,提高其防范能力。家长应从形象角度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能让别人看,更不能让别人触摸的。其次,家长还要告诉孩子,不要与成年男性单独在一起,不要在偏僻、阴暗、狭窄的道路行走。如果要通行的话,最好结伴或有大人陪同。 再次,家长要引导孩子多与父母沟通,有事要及时向父母反映和求助。另外,遇到坏人时,应当引开话题或离开对方。遇到不法侵害时,要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一定要告诉老师、家长,学校、家长获知后要立即报案。
& &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营造安全氛围,并对其发生的事严格保密,并进行正面引导,勇敢接受现实,鼓励孩子增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此外,家长要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安排其感兴趣的娱乐或体育运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同时,家长要及时安抚、解除孩子的紧张和不安,劝慰孩子不要对所发生的事感到羞愧,不必过于内疚和自责,应吸取教训,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