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以后,天气渐热,一盏茶汤可以让人心迅速静下来。
笔者以为,品茶除了在精舍雅室中,还有在三个情境下身心愉悦:
一、身无事,
二、遇佳客,
三、午憩醒。
茶艺是一种文化,亦是中华国粹。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识茶辨茶、冲泡技法、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学茶同时又是一个充分调动感官的技术活。很多人抱着茶艺目的来,更多却在修习中,体会和领受的是茶文化的博大魅力。
从种植、加工、冲泡、品饮、或跨越到审评是一个全方位逐步认知茶的过程。才会有事茶时行云流水的呈现,才会有科学而准确的感官鉴定。譬如各类茶制作时工艺的优劣,茶叶真伪及等级的高低会可分辨等等。
而品饮时的愉悦度有时不仅仅是视觉的满足,多巴胺与咖啡碱的作用,茶多酚与氨基酸的功效,只有你走进这个神奇而有趣的领域才能真正开始认识茶,有了茶学滋养和香茗浸润,人的性格和面貌亦会发生变化。
茶学博大精深,不具备功底的张口即来,枉为人师更是误人子弟。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一个始终被文化滋养的灵魂,可能越到后面其生活会越简单,以至纯朴。
世界呈现多样性,本身也兼具包容性。越是高品质的人群,越是善于运用茶与人的关系,茶可注入生活工作方方面面。身为茶人我们可以多加运用好茶。
中国财富领头羊们,诸多的中高端品牌持有者,还有华人创办的跨国商业公司,无一例外都很注重员工甚至客户的茶文化培养和引领。
越是优秀的人,越在不断提升的路上坚持探索,仿佛可以预见未来更美好的明天!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和想要什么并付诸行动,很重要。越来越多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人,主动沉下来修习的人,这部分群体正是对社会万象认知度较高的人群,不跑偏,精研细修,任重道远。
之前,十几年的心理辅导工作,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仍是好的,少部分折翅的天使是误入迷途。人这辈子积累的福报可以帮您挡过枪林弹雨。若加上茶的修养调息,多会变得淡漠明智、清新自然、口吐莲花,喝茶并修茶的人懂得尊重、隐忍和珍惜。
换成大白话就是:生命够长,足够努力,一般情况下,你的人生会越过越好。人生的不确定性太多,没有绝对平庸的生活,只有不那么美好的自己。古典生命哲学里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距离极大的成功(举世瞩目、举足轻重)有多远?没有人能够确定,因为这样的人何时都有,但是谁则完全是概率和偶然。所以不必强求多么成功,做好自己,剩下的扔给天、运和势。
不妨偏径,顿置婉转;远近渗透,各成风景。身处浮躁的、并不完美的世界,茶可定心涤性,茶不语能融世间万物。很多人心态调整不好就会有挟恨、牢骚、戾气。置身事外还是深陷其中,都只能靠你自己。
大部分人接触茶以后会发生兴趣,因为茶是对人体有益的好东西。对茶学的认知,对生命的感悟也会有变化。若暂时不明显也别急,持续下去,潜移默化,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岁月有时很凶残有时和风细雨;闲时既要做温室里的花心疼善待自己;又做鹅卵石沉在水底不随波逐流多磨砺,莫负时光多努力。
茶人满常觉,事茶多年,专业从事茶文化相关领域工作。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图文和视频的茶知识分享,平台认证原创作品持续更新,欢迎您收藏留言转发。大家好,前两期简略的分享了茶的发展以及现如今中国的六大茶系的形成以及特点。今天我们来分享唐代的茶文化到底有多奢侈?
清香四溢的茶叶自古以来就为我国人们所喜爱。茶叶最初的用法是生吃茶树的绿叶,在经历了祭品、药食等阶段后,才逐渐成为人们的饮料。在唐之前茶主要是羹饮或粥饮的煮茶法,就是把生茶叶加上其他物品放入水中烹煮,制成较为浓稠的羹或者粥,这样的茶汤兼具有食用和饮用的特性。而唐代茶的饮法就多样化了,不仅有流传下来的煮茶法还有唐代最为盛行的煎茶法;往往在茶汤中需要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就是所谓的调饮。煎茶法在陆羽的《茶经》有过记载,其主要程式分为: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摔)、酌茶等,因此相应的器物也繁多。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唐代饮茶过程中各种道具也是至关重要;据《茶经》的记载有二十四种之多:风炉、筥(ju)、炭挝(zhua)、火筴、釜、交床、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鹾簋、熟盂、盏、畚(ben)、札、涤方、渣方、巾、具列和都篮。而这里提到的“盏”不是我们所熟知宋代黑颜色的“建盏”,而多是产于越州的一种青瓷碗;据《茶经》记载:“越瓷类玉”、“越瓷青而茶色绿”得知。因越州瓷釉色青亮,盛上茶水后呈绿色,赏心悦目,故在唐代奉越瓷碗为饮茶器具的上品,而非是宋代黑色建盏。
唐代时饮茶不单单在茶器上有讲究外,对于煎茶用的水也是非常讲究的。水是煎茶的基本,茶的色、香、味都是通过水来体现的;因此唐人煎茶十分注意水的选用。陆羽的《茶经》记载煎茶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水,而井水是最次的。更有张又新《煎茶水记》中,于陆羽大致同一时期的刘伯刍将宜于煎茶的水分为七个等级:“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水第二,苏州虎丘寺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第七”。由此可见唐人对于饮茶的讲究。
在煎茶时更是工艺繁琐,先将具列放好,在其上陈列诸茶具。然后点燃风炉,把釜放在风炉上,将水倒入釜中,加炭烧水。水开后将水倒掉,然后再量一定量过滤后的水倒入釜中,用火筴将木炭调好火候。待水面浮上鱼眼似的水泡,并听到水微响时,为一沸;用竹签从鹾簋里挑出少许盐放在水中。待釜边的水泡连珠如泉涌是,为二沸;这是从釜中舀出一瓢二沸水,然后用竹将釜中的水搅成旋涡,使水沸度均匀,将用则量一定量的茶末从沸水中心处投下,再轻缓搅动。此时煎茶的炭火要细缓,将釜中茶汤波浪翻滚时,将二沸时舀出的水倒入釜中止沸,待细火将茶煎好后把釜从风炉上拿下来,放在支好的交床上,即可饮用。煎茶最忌急火,如茶末入水后“腾波鼓浪”滚开是,即为三沸。三沸的茶水老味道就不好了,因此煎茶时为防止三沸的出现,要用细炭火或熟水压滚。
而唐代人的饮茶对于人数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以三至五人饮一炉茶为准,最多是两炉十人分。据《茶经》记载:“煮水一升,酌分五盏”,即一人一盏。此为头遍茶,味道正,如再饮则要添水再煎,第二、三遍茶次之。待继续加水煎第四、五遍茶后,“非渴甚莫之饮”。因此品茶以头遍茶为上,最多煎至三遍。
在唐代对于茶事是不是非常繁复的?由此不难看出唐人对于茶的一种喜爱,也正是这样才将中国的茶文化推向了一个兴盛的时期;也正是这一时期将茶由药用或者食用变为一种饮料。今天唐代的茶文化就分享到这里,明天我们来聊聊宋代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