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文讲了宋朝流行点茶法,等到了明朝,因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生活简朴,他认为点茶法所用茶饼劳民伤财,于是下谕:“罢废福建建安团茶进贡皇宫,禁止制造团茶,唯采芽茶进贡。”意思是废除福建建安等地的团茶进贡制度,各地禁止制造团茶,只采用芽茶进贡。
所以从明朝开始以芽茶冲泡而饮,冲泡方法简单明了,喝茶便融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明朝人认为,宋代点茶法中把茶烘烤磨末,此法背离了草本最原始的味道,而以沸水冲泡茶叶,更能体现茶之真味,此冲泡法称为“瀹(yuè)饮法”,瀹饮法在茶的饮用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茶叶清饮之源。其实唐宋民间也有“瀹饮法”,只不过此法在当时不入文人雅士之目。
虽然明朝的饮茶步骤简单了,但文人雅士对饮茶环境的追求更高了,他们追求清幽之处,几个人约为茶会,茶会大多在山水林木之间,远离尘俗的纷扰。明朝茶会追求的是一种隐逸之风,不同于宋代的茶宴之风。茶会参与人数不会太多,要么一人独啜,要么是三两好友,很少有宋代茶宴的热闹。陈继儒的“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道出了明人饮茶的情趣。
茶会不仅环境清幽,茶人谈论之事也都是高雅话题,饮茶时还喜欢作画,所以明朝以茶事为主题的绘画非常之多,如沈周的《会茗图》、《醉茗图》;仇英的《试茶图》《陆羽烹茶图》;陈洪绶的《品茶图》、丁云鹏的《煮茶图》等等。大量茶事主题的绘画,也表明了明代文人茶事的兴盛。明朝茶人的隐逸情怀和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因明朝重程朱理学,其思想相对保守禁锢,因此许多文人对生活抱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和避世隐逸的情怀。
明朝茶人总结出饮茶用水的标准,即:清、活、甘、洌、轻。清是水质清澈,活是活水,甘是水质甘甜,洌是水有清凉之感,轻是水质轻盈,古人认为天上的水最轻,如:雨水、雪水、露水、冰雹等,称为“天水”或“无根水”,天水泡茶备受古人推崇。和天水对应的是地水,即地表水,如:泉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等。这一点在《红楼梦》中,妙玉和宝黛一起饮茶时也有介绍。当然天水泡茶放在现在就非常不合时宜了,因为环境污染的原因,天水泡茶很可能会导致中毒。
宋朝时喝茶大多用茶盏,而明朝时多用茶盅,茶盅的造型更为灵巧和秀气。其中著名的茶盅有:洪武红釉印花龙纹茶盅、永乐甜白半脱胎龙纹茶盅、宣徳宝石红茶盅、宣德黄釉堆花绿龙纹荼盅、嘉靖青花云龙纹茶盅、万历青花梵文茶盅等。
明朝的散茶种类繁多,有虎丘、罗岕、天池、松萝、龙井、雁荡、武夷、大盘、日铸等,这些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茶类,其中以武夷茶最为著名。总体来看,明朝的饮茶方法以及茶叶种类,和我们现在区别不大,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喝茶习惯基本源于明朝。在印度,当地人们喜欢喝玛莎拉茶,而制作的方法就是在红茶中加入姜和小豆蔻,茶泡好之后不会用茶杯或者是碗之类的喝,而是会倒在盘子内用舌头去舔,在当地称为舔茶。
【2】法国
在法国喝红茶是比较多的,而且喝得最多的是袋装红茶,把茶直接冲泡,然后加入糖或者是牛奶,而且有的人会在茶叶中加入新鲜的鸡蛋和糖,一起来冲泡着喝。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牧民喝茶的方式与中国古代相近,他们喜欢在茶内加入各种作料,比如柠檬,或者是甜酒、牛奶,这种茶具说营养丰富,能够增加人体的热量,特别适合住在高寒山区的人。
【4】阿拉伯
阿拉伯茶叶的进口量约27万吨,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26%,科威特人均茶叶消费量超过饮茶王国--英国,而且他们特别喜欢喝红碎茶,在喝的时候会加入糖牛奶,一天会喝3~5次。
【5】埃及
埃及是重要的茶叶进出口国,埃及人特别喜欢喝红茶,不喜欢在茶叶中加入牛奶,喜欢加入蔗糖,茶水在入口后会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有的人喝两三杯之后,甜得连饭也不想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埃及人对泡茶的茶具非常讲究,一般不会用陶瓷杯,而是会选用玻璃茶杯。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欢迎关注,一起学习成长,有关于本文你的观点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