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小练习(2)—— 解决问题 名师在线课堂教学 3

在沪上学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教学内容】九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40【教学目标】1、通过对情景、条件的分析和讨论交流,理解相差关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4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情景、条件的分析和讨论交流,理解相差关系中的关键句式的数量关系,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逐步养成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通过学习,能从情景或题目中发现并提出新问题,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两种策略—能根据条件进行分析,解决简单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4、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回答完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差关系中的关键句式的数量关系,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两种策略—能根据条件进行分析,解决简单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分析相差关系中的关键句式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习单,板贴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复习回顾

1、创设情景,导出复习内容

1)谈话引入:春天到了,小猪佩奇要开始礼物大放送啦!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礼物?

2)出示:变形金刚有90个,蜘蛛侠有60个(板贴)。

3)提问: 把这两种礼物中的数学信息当做条件(板书:条件),

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小问题?

2、复习已知两个数求总数或求相差数的问题

1)请学生同桌两人讨论,根据条件提问。

2)学生汇报交流。

3)请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谁能把这些问题来分分类?你是怎么分的?

&(板书:相差数、总数)

3、练习:根据条件提问并解决问题

1)出示增加的条件:机器人有50个。

2)同桌讨论:能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分别是哪一类?

3)交流汇报: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4、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通过小练习(2)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小练习(2)——解决问题)


二、 探究引导,建构方法

(一) 从条件出发:分析条件,解决问题并理解数量关系

1、学习对条件中关键句式的分析

1)出示:足球比篮球少10

2)提问: 从这句话你能知道足球、篮球的数量吗?

那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什么?谁多,谁少?

3)补充条件请学生解答:

如果足球有30个,那么篮球是几个?如果篮球是30个,那么足球呢?

2、理解关键句的不同表达和数量关系

1)提问:这句话还能怎么说?谁多,谁少?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2)师生小结

3)思考:“足球和篮球相差10个”和条件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4)请学生同桌两人讨论交流。

5)汇报交流。

3、深化思考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1)提问:“足球和篮球相差10个”,足球有30个,那么篮球是几个?有几种可能?

2)请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结对两种不同情况的思考。

4、练一练:快速回答,先说说谁多,谁少,再换成另一种说法说一说

1)示范表达的过程与方法

① 出示:乒乓球比溜溜球多50个。

② 提问:谁多,谁少,还能怎么说?

2)同桌互相说一说

① 出示:排球比乒乓球多50个。

② 请学生同桌的两人互相说一说。

③ 交流汇报。

3)师生快速问答

& ①网球比羽毛球少60

& ②保龄球比棒球多30

& ③曲棍球比足球少10

5、辨析理解关键句并解决问题

1)出示讨论题:

乒乓球比溜溜球多50个,乒乓球有几个?

排球比乒乓球多50个,乒乓球有几个?

小胖看到多字就用加法,你们同意吗?

(2)请学生进行同桌讨论,说说理由。

(3)小结。

4)补全条件,请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溜溜球有150个,乒乓球比溜溜球多50个。乒乓球有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乒乓球有(& )个。

排球有150个,排球比乒乓球多50个。乒乓球有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乒乓球有(& )个。

5)校对交流。&&

6、小结:像这样,从条件出发,分析条件,我们就能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从问题出发:找合适条件,解决问题

1、学习根据问题,找寻合适的条件,并解决问题。

1)出示:一到五年级的捐书情况表

一到五年级的捐书情况

年级

捐书情况

一年级

100

二年级

900

三年级

500

四年级

比三年级多200

五年级

比二年级少200








2、出示问题并请学生选择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

&&&&&&& ①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捐了几本?&&&

②二年级比三年级多捐几本?&&&&&&&

③四年级捐了几本?&&&

④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捐了几本?

3、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时,为什么没有用这里所有的条件?

4、小结: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选择合适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5.练习:先“看问题选条件”,再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题:

请你在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合适的条件。

&A. 书包有300&&&&&&&&&&&&&&&&& B. 铅笔盒有100

&&&& C. 书包和铅笔盒一共有400&&&&& D. 书包比铅笔盒多200

&&&& &&&&&&&&&&&&&&&&&&&&&&& 。 铅笔盒有几个?

(2)学生尝试思考并解答

(3)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

你会选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2个,如下)

&A. 书包有300&&&&&&&&&&&&&&&&&& B. 铅笔盒有100

&&&&&& C. 书包和铅笔盒一共有400&&&&&& D. 书包比铅笔盒多200

&&&&& &&&&&&&&&& 。书包有几个?&&&&&& &&&&&&&&&& 。书包有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书包有(& )个。&&&&&&&&&&&&& 答:书包有(& )个。

4)校对交流。&

6、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解决问题可以从条件出发,分析条件;也可以从问题出发,选择合适的条件。


三、复习巩固,总结整理

1、出示挑战:有黄色的纸玫瑰300朵,比红色的纸玫瑰多200朵。一共有几朵?

2、请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3、讨论交流: 我们能直接计算吗?

从条件出发,你能分析出什么,求什么?

从问题出发,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总结交流: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练习(2)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1.时间、节奏的把控不足。

没有很好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因此学生整节课表现很沉闷。

2.小结语与板块之间的切割不明显。

3.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好好思考,找出其原因。

①在情境引入,复习回顾板块,学生在提问时,问“变形金刚拿走几个,就能和蜘蛛侠的个数相同?”没有说清楚这样的问题是不正确的,他在改变我们给的已知条件。这类学生已经能够在条件和问题间转化,但是少数。绝大多数孩子听到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有疑问的,而我并没有反应过来,直接问他“也就是他们相差几个?”这样把这个问题等于混过去了。

②在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时,学生把“一共有几个?”和“变形金刚比蜘蛛侠多几个?”分在了一类中,理由是都是加法问题。我并没有细想,这其实是与在之前的教学中犯的错误有关,在教学中过多强调重点字词导致学生看到多就觉得是加法,看到少就觉得是减法有关。也没有及时进行分析。一共有几个是求总数,用加法没问题;比多比少问题应该是用减法解决。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