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86岁蒙古宰相:四任吉林将军,屯垦东北养活百万流民!

在沪上学
  • 2025-09-28
  • 浏览

摘要:清朝嘉庆年间,东北那块地儿还叫封禁区,地广人稀,荒地一大片,关内流民和京旗闲散人丁没地儿安置,日子过得紧巴巴。富俊这人接手吉林将军这差事,就直奔屯垦去了。他从1803年头一遭上任,到1827年最后卸任...

清朝嘉庆年间,东北那块地儿还叫封禁区,地广人稀,荒地一大片,关内流民和京旗闲散人丁没地儿安置,日子过得紧巴巴。富俊这人接手吉林将军这差事,就直奔屯垦去了。他从1803年头一遭上任,到1827年最后卸任,整整四回干这活儿,硬是把双城子、伯都讷这些地方从野地变田园,吸纳了上百万旗民和流民落脚生根。这不是吹牛,档案里头清清楚楚,垦出的地多达几十万垧,够养活一大帮子人吃饱饭。

头一任是1803年5月,嘉庆八年的事儿。富俊刚到吉林,瞅着当地黑土厚实,就琢磨怎么利用起来。他上书朝廷,说东北荒地多,干脆让关内流民过来开荒,既安置了人,又稳住了边疆。皇帝准了,他立马带队去双城子那块儿试水。双城子在拉林河上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东西拉长130多里,南北70多里,够大够用。他派人去丈量土地,分拨500旗丁上山砍木头,运回来搭窝棚,还买来耕牛和农具。方案定得细:每屯丁给荒地30垧,籽种1石,银子25两,官家出牛具;每丁先垦20垧,留10垧歇着;第四年起,每垧收粮1石;十年后移驻京旗,每人熟地15垧,荒地5垧,免征粮谷。这套规矩一出,旗丁们动起来了,第二年就开始正式开垦。

那时候东北盗匪还闹腾,富俊没光顾着屯田,还得管边防。他加强巡逻,在林子边上设卡,士兵检查过路人带的包裹,抓了不少小股匪帮。屯垦也没耽搁,流民一批批过来,关内饥荒年头,他们扛着家当赶路,到了地头就加入队伍。头一年垦了上万亩,秋上海每年居转户落户多少人undefined天收成虽说因为早霜打折,但也够勉强过冬。他赶紧从关内调粮,车队风尘仆仆运来米袋,分给屯丁们,稳住了人心。到卸任时,双城子已经初具规模,村屯建起,旗丁们安家落户。

过了十来年,1814年嘉庆十九年,富俊二度上任。这回他更老道,到任先翻旧案卷,走访调查,核算账目,摸清底子。十一月,他还奏请开煤矿,缸窑、田家屯这些地方的煤窑批下来,每处收税银17两,帮着地方添收入。屯垦上,他重提双城子方案,皇帝又准。春天他亲驻双城子,遣员丈量,分五屯建村,设协领一个、佐领两个,左右翼统辖各旗,每旗五屯,一起动工。第二年开垦,屯丁们挥锄头翻土,播种谷物,河渠挖开引水灌溉。冬季他们存粮,堆成垛盖草席防冻。

这期间,京旗移驻制度推开了。从北京调闲散旗人过来,分土地发农具,避免他们在京里吃喝玩乐败家。富俊在村口立桩标界,旗人丈量自家田块,搭土坯房涂泥巴防风。税费定低,每晌660文,轮作谷物保土壤。流民也掺和进来,关内更多人涌入,沿途搭帐篷歇脚,到了就劳作。伯都讷那边他也开始规划,遣员丈量,木尺拉直标边。盗匪事儿他接着管,派兵夜巡,林子里火把晃荡,缴获匪具堆营里烧掉。到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凑足1000屯丁,双城子改名双城堡,协领佐领管事,分左右翼。

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富俊调去盛京将军,但心还挂着吉林。他上疏建议继续垦双城堡剩荒田,拨盛京吉林各1000旗丁,1820年春天前赶去屯田。提议久屯改中屯,另设左右二屯,三年移驻京旗200户,15年3000户。这主意朝廷采纳了,屯田规模拉大。流民安置上,他定章程:添井增官,管屯丁福利,收税标准明明白白。双城堡周边山坡也开,农民沿坡梯田,绳索固定土层防滑。整个二任期,垦地扩展,人口渐多,孩童田边玩,成人捡落穗。

转眼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富俊三度回吉林。这回专管屯田,1819年先到1000屯丁,1820年春续1000名。他巡视双城堡,督官兵房和窝棚盖完,买牛分发,发棉衣裤御寒。双城堡建成左右二屯,已垦地叫中屯。从1814到1820,垦熟地6500多垧,安置旗民3000户,上万人。清廷奖励他,加一级。他还提出中左右三屯未尽章程四条,细化管理。伯都讷勘查在1821年道光元年,他实地去西北部,奏请垦20多万垧。疏陈《吉林屯田移驻京旗闲散章程》,三屯开九万多垧,可移京旗3000户,从1824年起每年200户。

第四任从1824年道光四年开始,到1827年七月卸任。伯都讷屯垦重提,获批。十一月,副都统招民拨旗开发围场,分八旗左右两翼25屯,每屯京旗30户,总200屯。陆续安置移驻,按户给房地牛具。宣宗诏晓谕京旗散丁,愿去国家出资送,到达分田耕。道光七年,伯都讷建成120屯,京旗到得少,富俊奏请变通,120屯地荒价减半卖给开荒民人。认佃户达1556户,前后120屯,与双城堡互为表里。伯都讷双城堡成边方繁庶地。

整个四任,富俊亲率开荒,定章程,确保安置。累计百万流民旗人通过耕作自给,田连片,黑土翻起肥层。东北边疆稳,粮产增。双城堡从荒野变聚落,河水映新屋,烟囱炊烟起。伯都讷租低吸引定居,耕牛拉犁前行。话说这屯垦不光是挖地那么简单,它连着边防、财税、人口稳当。关内灾年,流民过来不饿肚子,京旗闲人得了活路,朝廷省了赈济银子。档案记着,第一年双城子垦10万亩,之后年年加码,到卸任时总垦几十万垧。

任职空档,富俊没闲着,编书推文教。白天管田,晚上写《蒙汉三字经》,三语对照启蒙,教旗人子弟认字。1797年嘉庆二年,《蒙古托忒汇集》抄本成,收1.6万组词,按满字排序,四语词典。序文四体合璧,版框半页八行。他校对版样,分发官员。《清文指要》教满语,成故宫工具书。1822年道光二年,改理藩院尚书,续编汉清文指要,加例句注释。1826年加太子太保,闲时修订词典,取出旧稿誊抄。1827年任尚书,处理蒙古事,用书翻译文书。

这些书不白写,边疆文教不荒废。旗人学三语,办事顺溜,部落纠纷调解快。吉林召幕僚讲解,厅里众人undefined围坐,指书页读条款。整个过程,他通过书写校对,推动语言传。屯垦文教两手抓,东北从苦寒地变粮仓雏形。

1834年道光十四年四月八日,富俊在北京去世,85岁。道光帝追赠太子太傅,谥文诚,入贤良祠。葬礼官员抬棺,沿街鸣炮,祭队焚香。双城堡成黑龙江粮区,人口80多万。田扩展,农民新犁耕,收获镰刀闪,麻袋堆仓。伯都讷粮仓林,牛车运粮辘辘。屯垦措施续,流民后代黑土劳,河渠纵横灌。居民生计稳,村落炊烟连,孩童追牛群。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