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有耐心的人做起事来有始有终,相对认真细腻。与之相比,没耐心的人做起事来常常半途而废、马虎了事。对于宝宝来说,他们的耐心需要后天来加强培养,父母需要用到一些好的方法。
& 1、言传不如身教
& 宝宝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急于求成,对宝宝的成长过于急切,甚至会做出许多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的举动。家长这种缺乏耐心的行为。给宝宝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宝宝对父母产生畏惧感与隔离感。还会对学习产生逃避和厌倦感。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必须要对宝宝充满耐心。
& 怎样做一个有耐心的家长呢?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里给宝宝树立一个榜样。宝宝如同一张白纸,父母是宝宝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会深深的印在这张“白纸”上。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有涵养的人。
& 作为一个有涵养的家长,因具备自控能力的条件。不把负面的情绪到宝宝面前。学会尊重、诚信、宽容。与宝宝多沟通,和宝宝建立一套大家必需互相遵守的规则。
& 其次,对宝宝有耐心。作为宝宝的榜样,连自己都耐心都不足又如何教育好宝宝?宝宝在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当宝宝遇到困难与犯错时。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责宝宝,应该帮助他分析问题所在,找出错误的根源。一起面对并且作以改正。只有这样宝宝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愉快成长,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独立、有责任感的人。
& 现在很多家庭的宝宝,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宝宝要求什么,家长能办到的,都会尽量去满足,但是无限制满足宝宝需要并不是什么好事。在这种“立即满足”下宝宝性格会变得急躁、任性、缺乏耐心,容易自我中心,无法感受别人的辛苦,理解别人的付出。日后做事情容易只凭兴趣,有始无终。
& 其实,父母需要学会延迟满足:当宝宝提出要求的时候,先不要马上满足宝宝的需求,而以渐进的方式或有条件地让宝宝学习等待与接受。
& 延迟满足不仅仅是对宝宝的一种教育,也对宝宝的心理成长有着良好的帮助。不少测验表示,宝宝能够放弃眼前的诱惑,有较强“忍耐”力的宝宝比难以抵挡诱惑的宝宝更容易成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让宝宝更能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学会如何去体谅父母。
& 延迟满足的好习惯应从小培养。作为家长需要做到这两点:
& 首先,应该持有坚定的态度。不能动不动就满足宝宝的愿望,更不能因为宝宝的哭闹而妥协。
& 3、给宝宝设置障碍
& 由于父母的保护,不少宝宝从小就走得一帆风顺,但一遇到困难,就变得不知所措,经不起风浪考验。父母应该意识到有必要给宝宝设置一些“风浪”,让宝宝在困境中变得更加勇于进取。但这里的风浪,并不是指那些宝宝通过努力都不能完成的任务,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障碍”,宝宝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
& 周末,不少家长会选择带宝宝去登山、郊外游玩,这就是施教的好时机。当宝宝在登山途中感到疲累,闹着不肯走的时候,父母一方面要学着拒绝宝宝,另外要鼓励宝宝“你是可以的”“你很棒,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到目的地”。只有在宝宝自己坚持下去,才能提高他们的耐力。
& 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设置障碍,早上起床的时候,可以要求宝宝把自己的被子叠好,或者吃完饭让宝宝学着清洗餐具,也可以在与宝宝玩游戏的过程中,比如下跳棋,更改一下游戏规则,给宝宝设置一点难题,让他学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 安排宝宝读一些伟人传记,对宝宝的成长也别有裨益。通过阅读伟人的故事,让宝宝了解到面对苦难和挫折时,我们需要有怎样的心态,需要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
& 4、有意识的耐心训练
& 耐心需要从小就培养,许多妈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不知道具体需要如何去训练宝宝的耐性。心急的妈妈们,请记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要宝宝变得更有耐心,不仅需要调节自己的耐心,还需要有意识的对宝宝进行耐心训练。
& 单是口头的教育对宝宝的作用并不大,对于智商迅速发育的宝宝来讲,利用宝宝感兴趣的游戏来入手,比如摆积木,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 如今不少积木玩具都会附加造型图纸。爸爸可以先从最简单的造型开始训练,与宝宝分析如何看搭建的步骤。然后让宝宝自己尝试按着图纸一步步搭建。当宝宝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要急着伸手帮忙完成。而是在旁边搭建一个模型,让宝宝知晓摆出这步的步骤,让宝宝自己亲手完成。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宝宝的耐心,还便于宝宝集中注意力。当然,一开始训练的时候,宝宝难免会因为小困难而闹脾气,想中途放弃等。家长应该多给予鼓励、赞扬的语言。
& 对于开始认字和学习阶段的宝宝,看书也是个很好的训练方式。起初不需要强迫宝宝一下子就阅读多篇,过多的阅读任务会让宝宝从最初就丧失耐心。最好从开始的一篇,再慢慢地叠加,培养宝宝慢慢阅读的耐心、并逐渐让宝宝理解其中的道理。之后,可以鼓励宝宝讲故事进行演讲。
& 宝宝的耐心、性格与父母息息相关。父母不但要训练宝宝的耐心,更需要的是多给点耐心陪伴宝宝、教育宝宝。多给予鼓励与欣赏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