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孩子太闹腾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家长该如何是好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孩子想要玩具,爸妈不给买,就开始在地上撒泼。吃饭时间非要吃零食,爸妈不允许,就又哭又闹。该睡觉不睡觉,非要看动画片,家长不让,立马又开始闹人……这些场景,相信各位家长都深有感触,大家也各有各的处理方式。

孩子想要玩具,爸妈不给买,就开始在地上撒泼。吃饭时间非要吃零食,爸妈不允许,就又哭又闹。该睡觉不睡觉,非要看动画片,家长不让,立马又开始闹人……这些场景,相信各位家长都深有感触,大家也各有各的处理方式。也许当时解决了问题,但好景不长,隔三差五又会遇见同样情况。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我们家长到底该怎么办,今天就来聊一聊。
1、孩子为什么会经常提出不合理要求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强烈的好奇心。孩子年纪小,见过的东西不多,对周围的一切都容易产生好奇,所以有时候看到没玩过的玩具就想要。

(2)趋乐避苦。其实我们大人也一样,这是人的本性,我们都喜欢快乐的事情和舒服的感觉,累了就不想走路,有好吃的就不吃其他的。只是孩子还不能像大人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

(3)占有欲强。有些时候,孩子并非特别喜欢那个东西,把它抢过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显示自己的控制权和在家长心中的地位。

2、面对这些情况家长要如何应对
(1)正面拒绝,把握语气。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长要清晰明确的拒绝,让孩子清楚的知道是不合理的。表达要清楚,不要唠唠叨叨。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带有强烈的批评情绪,那样会激化孩子的情绪。
(2)态度始终如一,不可前后不一致。有的家长往往会当时拒绝了,事后某天又发生类似情况,家长又答应了。这样,孩子就不会认识到事情的不合理,他会继续提出其他不合理要求。
(3)让孩子知道不合理点。在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要求是不合理的。这既是解决本次问题的方法,又是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孩子梳理。比如“为什么现在要吃糖?”,“你知道吃糖会长虫牙吗?”,“不上幼儿园是因为害怕老师或者小朋友吗?”让孩子在沟通中自己渐渐懂得其中的道理。
有的父母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就会经常顺着孩子,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是不利的。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长应该正面拒绝,但不能意气用事,太过情绪化。人生的路上总是荆棘丛丛,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会担心孩子未来不够坚强,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各种障碍,于是我们会有意识的制造些“麻烦”,让孩子去历练,可是错误的抗挫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强大内心,更会让孩子进入误区...
3种错误的抗挫教育
1认为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
有的父母会在孩子成长中故意制造一些麻烦,来提高孩子抗挫的能力。其实我们都“误会”了挫折。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过多的挫折,就是过多的消极状态。过多的消极状态只会让孩子对生活没有热情,做事缺乏激情,失去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脆弱。很多家长在孩子做错事的当下立刻大发雷霆,不顾旁人地对孩子又打又骂,大声叱喝、当众批评,完全不顾孩子的面子进行“教育”,家长的这种做法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自尊心,更加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很脆弱,孩子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与尊重,这些更多地体现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细节上。怎样才能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又能够起到批评教育孩子的作用?1、注意批评的技巧孩子难免做错事,即使家长有多生气,都请尽量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避免伤及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不喜欢的只是他的这种行为,而并非他本人,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对事不对人的。家长也应该避免一味地斥责孩子,家长可以选择“你这样做,妈妈很伤心”、“我们对你这种行为感到很失望”这样的相对比较温和的语句来批评孩子。这样说一方面表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另一方面也不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让孩子对于家长的批评教育更容易接受。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能准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避免他们重复犯错。由于家长常常是只针对问题的表面加以制止,再附加一句:“下次不能再这样了”。有时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因此说清楚这两点,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避免重复犯错情况的发生。孩子犯了错,延时满足也是比较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静静想一想,等孩子冷静了再讲道理,这样的批评才是有效的。批评能帮助孩子分清是非,要适度和适宜地运用它,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效。2、避免命令口吻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些父母喜欢以家长的"权威身份"对孩子采用命令式的语气,但这种单方面的命令方式对幼儿自尊心的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幼儿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思做事,孩子的自主性受到压制,很容易使得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而有些孩子则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对父母采取反抗的态度。家长不会理孩子是否对事情感兴趣,只要家长认为是不好的,就立刻制止,命令孩子"改正"过来,这种没有顾忌孩子心理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感觉他们受到很少的关爱,是一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

孩子太闹腾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家长该如何是好(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