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让孩子学会独立远离自卑孩子需要做些什么

最新资讯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桌、书包、文具,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有人曾说过,有一个好的老师不如有一个好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要远大于其他人的。确实,一对好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要远比孩子天生下来所带有的习惯还要重要。一个合格的父母并不是能把孩子养大,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能算一个合格的父母。孩子的思想教育,要远比那些物质上表面的东西要重要的多。因为,你能给孩子的物质方面的东西是一时的,但给孩子思想上的教育却是永远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那么,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父母该注意些什么,有哪些能说,哪些话不能说,都是父母应该清楚的。其实,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毕竟,父母才是一个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前进路上的指路人,学会如何教育孩子就像指路人看懂了地图,才能为迷失方向的孩子在前方指引出道路。
我们经常说,家庭条件差的孩子,要比家境富裕的孩子,更早的挑起家庭的重任。因此也经常有父母告诉孩子,不要和别的孩子比,我们家的条件比不过人家。其实,这样也无非是让孩子提前明白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辛苦,让孩子更早的得到锻炼,为将来踏入社会打好铺垫。但并不是意味着,父母就可以因为家境穷,一直给孩子灌输着穷人的思想。
本帖最后由 团子童鞋 于 -12-5 15:53 编辑
大部分一年级的孩子在刚入学的前几个星期里,比较新鲜,各门课程开始时作业也比较少,相对轻松,所以还是喜欢上学的。
但是孩子入学一个月左右,基本上熟悉了学校环境,对老师和同学也比较熟悉了,新鲜感逐渐消失,逐渐感觉到学习的辛苦与
体力的倦怠,开始厌倦学校生活,这就是孩子在入学初期遇到的一个“困难期”。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困难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呢?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存在许多不同,但家长们也不用太担心,家长们首先要了解小学特别是一年级的学习要点在于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初步接触知识的系统学习,这期间要树立孩子自立意识,塑造良好的品格。其次要在孩子的学习工作细节
上用心,帮助孩子成长。
一、 给孩子创造适合学习的家庭环境
布置一个属于孩子的学习空间。里面有一张符合孩子身高的学习桌椅,减少玩具摆放,墙壁布置不要太花哨,可张贴汉语拼音表、加减法表及中国地图等。
准备适宜的学习用品。家长们都知道该准备哪些学习用具,但是给孩子准备学具从书包到铅笔等均要避免贵族化和玩具化,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进入小学后,根据学校时间安排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尽量细一点,学习、玩耍、看电视、吃饭、睡觉、起床、锻练等事项都要罗列进去,同时包括双休日的安排。
二、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桌、书包、文具,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任务。我们家长们要为孩子准备一个活页小本本,用以记录每天的作业,也便于家长检查作业,家长与老师交流。
培养孩子的安全规则意识。要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 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
三、 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首先要信任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态度是否认真。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比如以20分钟作为一个学习阶段,在开始学习之前,应先提醒孩子做好一切 准备工作,包括喝水、上厕所、削铅笔、找本子等。当学习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致志不随意离开座位,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即使大人有事,也不能去打搅孩子。 要等这一学习时段结束了再说。大人的这种态度特别有利于培养起“学习时间必须一心一意”的观念,从而养成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当然。20分钟的学习时段一到,就应该让孩子休息了。可以休息5分钟,超过了5分钟不利于孩子在下一个学习时段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而达不到5分钟有不利于孩子消除视力 和脑力的疲劳。休息时必须离开书桌,干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但不能懒洋洋地躺着或坐着,这样会影响下一个学习时段的精神状态。
四、 关注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 & 孩子的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要给予批评和指正,让孩子清楚这样做为什么是错的,这样做有什么坏处,以后怎么去改。同时家长要懂得赏识孩子,关心、鼓励、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对的,让孩子有了行动的动力。
五、家长要和老师保持沟通 &&
& & 学校和老师并不能解决孩子所有的问题,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人生指路人。家长要和老师保持经常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更好的保护孩子,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相信只要家长能够做到这些,对于孩子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适应一定事半功倍。

让孩子学会独立远离自卑孩子需要做些什么(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