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被隔在狭小空间,四周受限,长此以往,身长被圈长不大,心里画牢不扩展,就算放在浩瀚大洋,终究游不出那"一分三厘"的区域。
鱼儿如此,幼儿也是一样,家庭和父母的思想维度都深深拉动着孩子的长成。前两天去超市买东西,经过小区花园看到一个妈妈和一个奶奶带着各自娃娃在长椅上聊天,这样一幅邻里如亲的和谐画面被俩娃娃的争执声音从中戳破。
原来奶奶家孙子看到妈妈家女儿手里的拨浪鼓,边指着玩具边咿呀吵闹地示意自己也要玩,小女孩自然不肯把心爱的玩具递给别人,妈妈一边哄劝自家宝贝要学会分享,还硬从女宝宝手中拨出拨浪鼓递给小男孩,奶奶看到小女孩哭了也不好意思接过拨浪鼓,赶忙带着自己孙子匆然离去。两个孩子争抢玩具,把好好的饭后散心变成了恼烦糟心。
养娃的宝妈都遇到过孩子因玩具嚎啕大哭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一般这个时候宝妈先柔声相劝好言相随,如果孩子没有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动作,便会小拳巴掌齐上阵,非得让自己宝贝心爱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孩子,仿佛只要这么做了就是孩子懂事知礼的表现,自己脸面也能闪出金光,被封教导有方。事实上孩子的需求安全和表达自我的心理已被大人们刀斧般的厉言暴行劈砍成一地碎片,被强制灌输非正常的分享理念,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又多了一头拦路虎。
父母的换位思考要在孩子身上多实行,把宝贝玩具借与他人,名曰学会共享互助,实则抢霸孩子权力。当大人们遇到他人替自己做决定时,会用情绪或言语表达出来,孩子嫩小,只能靠哭嚎表达内心,薄微的反抗被父母直接忽视,孩子心底会悄悄将自我真实所需掩藏起来,并随着光年流失,牺牲心理的面积也愈来愈大。玩具虽是父母买的,送给孩子就是他们自己的,别让孩子丢了玩具失了真实,分享不是强制,而是发自内心的给予。▼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宝宝说:
有一天,舅舅来我家,说想吃我的饼干。可是,我递给他的时候,他又不要了。后来他再要,我就不给他了,他又说我是个“小气鬼”。唉,大人们可真奇怪!
妈妈说:
我们家乐乐不知道怎么搞的,总是特别小气。比如他正在吃香蕉,你要让他给你吃一口,他总是会把香蕉攥得更紧,甚至看都不看你一眼,还赶紧拿着香蕉走得远远的。他这个小气的毛病我也多次纠正,可是怎么教育都没用。
专家说:
无论是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上述场景一直都屡见不鲜。大人们总是用这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承下来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要大方,要学会与人分享。
但是,大人往往容易忽略的是,要么在孩子与你分享的时候谢绝,要么在孩子“小气”的时候批评指责。
谢绝是不对的。当孩子应你的要求把好吃的东西分给你吃的时候,他是真心以为你需要或者你喜欢这个东西,并且会因为能把东西分给你而感到快乐。你的谢绝会使孩子觉得你在“耍”他,同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就跟“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当下一次你或者别人再向他要东西的时候,他也许就会为了保护自己、防止被耍而拒绝与人分享。本来是一个“大方”的孩子,也由此变成了“小气鬼”。
简单的批评指责,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使他产生抵触心理,变得越来越“小气”。所以,面对“小气”的孩子,不能简单地批评,而要通过各种方法,向他逐步表现和传达分享的行为与观念,让他从分享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这样,他就会慢慢“大方”起来。
因此,如果一个孩子“小气”,那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人的教育出了问题。
是指宝宝将自己所拥有的、能支配的物质与别人一起使用,将自己的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体验的行为。分享是儿童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能力,学会分享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
分享行为的意义
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使其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心理健康,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冷漠等不良个性。
怎样培养宝宝的分享能力
1、满足宝宝对爱的需求
请爸爸妈妈拿出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和宝宝共处,不要忽视宝宝对爱的需要。否则,宝宝可能会失去已经获得的安全感。这种对父母的不信任,就可能在宝宝的社会行为上体现出来,比如不愿意与人分享。
2、做出分享的榜样
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在宝宝面前与家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当宝宝偶尔做出分享行为时,一定不要谢绝,要诚恳地接受宝宝的好意,而且要谢谢宝宝,让宝宝体验到和大家分享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从而激励他继续这种行为。
3、进行角色扮演
给宝宝讲有关分享的故事,并和宝宝一起扮演故事里面的角色,宝宝来扮演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别人分享的角色,爸爸妈妈扮演接受别人礼物的角色,然后可以交换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角色扮演,真实、直接的情感体验使得角色的分享特征固定在宝宝的心中。这时,宝宝就真正从“小气”的宝宝成长为愿意和人分享的可爱宝宝。
4、在关键期加强引导
1.5~2岁是儿童分享行为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抓住这个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比如在宝宝与家人共处时,在与小朋友共处时,要引导他分享食物、玩具等,充分利用这个关键期,促进分享行为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获得社会交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