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与生俱来的惰性的心理,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忧郁不决。当一个人有惰性心理时,做事就会迟迟不行动,一拖再拖,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晓峰的懒散心理具体突出表现在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思想方面,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能积极思考问题,依赖家人及同学心理严重,缺乏责任心,不思进取等。行为方面,日常起居极无秩序,不讲卫生,逃避劳动,不能及时完成当天的事情,抄袭他人作业等。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懒散状态的表现。
造成晓峰懒散的原因如下:
1、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
孩子的懒散令家长烦恼,但是孩子的懒散形成,与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是造成学生惰性心理的因素之一。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对家务及孩子应该承担的事物大包大揽,除了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还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有些家长本身就存在这样的思想:“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孩子可能甚至会从内心里贬低劳动,什么都不愿干,什么都干不好,在家时如此在学校也是如此。
2、孩子不良的个性特征
① 依赖心理。懒散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在家里,“反正妈妈会喊我起来”,“反正我不做作业爸爸也会催我”;在学校,“反正我不回答,总有别人会说出正确答案”,“反正作业不会做可以抄同学的完成任务”。这种依赖别人的惰性心理只会使能力减退,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遇到难题就真的不会做了。
② 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恒心,有过失败和被人否定的经验,所以做事情没信心,对自己怀疑态度。对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就连自己原来最愿意做的事情要是产生了畏难情绪,也没有信心做好。长期下去能使孩子养成懒散,不想接受挑战面对困难。
③ 缺乏上进心。缺乏上进心的孩子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质量,作业马虎潦草,不改正错题,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散现象的产生。
3、不良榜样影响
① 家长榜样。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使懒散现象的发生。② 周边同学及朋友榜样。孩子身边的同学并不是以勤劳为榜样,而是大家一起去羡慕那些能走“走捷径”,“占便宜”的孩子,那么孩子所在的群体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一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需要从小培养。现在很多孩子被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除了学习基本上不参与日常的家务劳动,养成了一些懒惰的坏毛病,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帮助孩子克服懒惰的毛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家长要注意平时对孩子进行一些常识教育,手把手的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澡、洗碗等,先说明怎么做,让孩子试做一次,根据情况对孩子做是不足的再教一次,让孩子再做,直到基本能够完成。一旦孩子掌握了,在平时就不要再替孩子做了。
二是家长可以将一些轻松的家务分配给孩子来做,如扫地、倒垃圾等,不要怕耽误孩子的时间,因为这些也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些复杂或者繁重的活动,家长可以分给孩子一点简单的工作,让孩子与自己一起劳动,不仅可培养孩子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
三是家长要适时的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进行鼓励。可以与孩子一起享受劳动的成果,如让孩子与自己打扫好的房间留个影,或是对孩子亲手做的饭菜做些赞美式的讲评,让孩子能感受到劳动成果给自己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