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自古以来父母对子女不变的期望,可是期望虽好,培养的过程并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孩子出生都是非常的可爱,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孩子每次磕着碰着,家长比孩子还要痛,我们看着可爱的宝宝,给他喂饭,给他穿衣,陪他哭,陪他笑,不知不觉中,孩子慢慢在我们的宠爱中长大了,他们会有时任性、有时哭闹、有时发脾气、有时......会让家长不知所措! 孩子在家长的百般宠爱下长大,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太多的个人能力,也让孩子养成了太多不好的习惯。记得有位家长曾对我说过:“我小时候吃了太多的苦,现在生活好了,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再吃苦”,这是一位多么慈爱的父亲啊!他也曾诉说过自己创业的艰难,自己坚韧的毅力最终挺了过来,才有了辉煌的今天,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可换个角度去思考,如果这位父亲当年小时候他的家人也对他百般宠爱,后来创业遇到困难,他还会有这个毅力挺下来吗?他还有多少能力可以让自己有如今这般辉煌呢? 平时我会把我对孩子观察到的一些情况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希望可以让父母发扬孩子的长处改善孩子的不足。也许是处于人的本能反应,每个人都喜欢听夸赞的,而一些建议性的话题许多人不太喜欢去听去接受,当与家长谈起孩子弱项的时候,一些家长很无所谓,表现出来的感觉就是他们认为孩子这些方面都挺好,没看出弱来,当夸孩子的时候这些家长反而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好,不知道这是谦虚过头的表现?还是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呢? 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教育中如果只听好听的,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教育的,不把问题说清楚谈明白想透彻,如何进行全面正确的判断分析和改进呢! 孩子自从生下来开始,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想要踏入这个世界中,孩子也是带着一身的本领来到这个世界上,想要施展拳脚。可是,当孩子想要自己动手喝水,有家长来喂你;当孩子想要自己吃饭,有家长来喂你吃;当孩子想要去拿玩具,有家长帮你来拿;当孩子乱扔东西,有家长帮你来收拾......最后当你认为孩子大了,想让孩子做这一切的时候,孩子会对你表达:“我已经什么也不想做了,也不会做了”! 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就学会适当的放手,学会真正的陪伴孩子成长,真正的把孩子当做一个个体,舍得让孩子走上他自己的人生路!&
一、当孩子想要自己吃饭时,引导着孩子自己动手,哪怕孩子弄的桌子上都是,要知道熟能生巧。父母只需要告诉孩子:“你大胆的练习,我不嫌麻烦,我支持你!”&
二、当孩子想要自己端水喝时,帮助孩子区分冷热水,让孩子去尝试触摸装满水的杯子外壁,让孩子感受冷和热,这样比你用嘴去说冷热的区别更能让孩子明白。父母只需要告诉孩子:“你已经感受到了冷和热,我相信你自己会喝的很好,我在旁边保护你!”&
三、当孩子想要去拿玩具时,放手让孩子去拿吧,你在旁保护着即可,玩具是家长送给孩子的礼物,是属于孩子的东西。父母只需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做,自己去拿吧!”&
四、当孩子乱扔东西时,要让孩子产生秩序感,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放在什么位置上,就好像家里的电视会放在沙发对面,空调会摆放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鞋要放在鞋柜里,垃圾要扔在垃圾桶里,这些都是家庭生活的秩序,告诉孩子并亲自把每一项秩序维护好,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长从不乱扔乱放东西,你会发现孩子也很容易养成不乱扔乱放的习惯(前提是你不能为孩子代劳)。
父母只需要告诉孩子:“各归各位,这就是我们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秩序。” 在我这里的孩子都会自己拖鞋并把鞋放进鞋柜里,这就是我给他们树立的规则,孩子们执行的都很好,他们已经有了拖鞋和摆放鞋的意识,如果回到家后,父母也可以正确加以引导,定会在家中同样完成的很好,最终形成终身的好习惯。 五、当孩子摔倒时,不要总是飞奔过去表现出多么的心疼孩子,这样你会吓到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这是多么重大的事情一样,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爬起来,分析摔倒的原因,这也是让孩子学会勇敢的机会,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最基本的勇敢都是需要具备的,因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是不分男女的,勇敢是面对困难挫折的第一步,父母只需要告诉孩子:“我相信我的孩子具备这样的勇气,会自己爬起来。” 以上列举五点希望可以帮助家长们引导孩子成长,家长们不要舍不得孩子自己去动手做事,因为只有让孩子自己动手,才能保护孩子应有的能力,并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自己人生的马拉松比赛中跑的又快又专业!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很多父母会觉得哪有什么不舍得的,只要是对孩子好的,哪怕自己省吃俭用、砸锅卖铁,都会尽量先满足孩子。
但很多时候,“舍得”这件事,可不光是体现在物质上的。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实际上说的就是教育的问题。
孩子从生下来起到3岁之前,是个最为重要的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基本上就已形成了孩子长大之后大体性格的质素。
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所有的人,或多或少地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3岁以前的教育环境,以及这种教育环境对他性格形成及质素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过人的聪明宝宝。那么,下面这5种东西一定要舍得了——
舍得时间,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和爱
有记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约33%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为1~2小时,
约29%的家长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为3~4小时,
约25%的家长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为4小时以上,
约13%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于1小时。
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天陪伴1个小时的,父母一生中真正陪伴孩子的时光累计只有短短3个月而已。
家庭教育和心理专家指出,孩子0到12岁,尤其0到3岁之间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应与孩子分离,不要以任何借口和孩子两地分居,或者放在身边也置之不理。
能否跟父母尤其母亲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关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教育专家公认的一点是,孩子0到3岁跟父母相处一分钟,顶得上之后跟父母一年。
所以,如果你连陪伴的时间都没有,又何谈培养一个聪明的宝宝?
舍得为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每个妈妈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角色的突然转变,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连我们都不去学习充实自己,如何能要求孩子学习?
当你不断进取,保持高昂的生活热情和学习心态,自然而然,孩子就能沉浸在充满正能量的生活环境之中。
所以,并不是说需要做父母的多么地博学多才,而是一种学习态度和精神引导。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家庭条件,但是我们应该愿意为孩子再去学习、去努力一把,营造向上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共同学习,进步和成长。
舍得花钱,给孩子良好的物质基础
有些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总是喜欢在宝宝面前哭穷,其实这样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大大不利于孩子后期的性格发展。
可有人说了,那我家经济条件确实不如意,根本不允许我们过多的买买买啊!
其实,钱多有钱多的花法,钱少亦有钱少的过法,「舍不舍得」从来不是跟「有没有」划等号的。
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自身发展存在多样性,要注意不要因为家长不舍得购买而影响孩子某方面特长和性格的发展。
要知道,“贫穷”的思维就像一种遗产,如没有摒弃,无论我们的孩子愿不愿意继承,它都会被记在孩子人生的户头上。
舍得夸奖,给孩子最大的鼓励
很多家长在一起聊天时会互相"意思一下“的说:哎呀,你们家孩子长得真好看,学习又那么好,不像我家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学习也不如你家孩子好……
其实家长可能也就是嘴上说一说,心里还是觉得自家孩子最好。但孩子哪里分得清大人的意思啊,听的多了,很可能就把大人的话当成了一种暗示,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人。
所以,在外人面前,给孩子留点“面子”,不要一味地贬损孩子,对于孩子的长处,请不要吝啬你的夸赞,这样会给孩子带去非常大的鼓励。
舍得放手,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的时候,家长就要舍得让孩子自己独立的去做一些事情。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也会帮孩子养成外向活泼的性格。
从小独立性较强的宝宝在长大之后自己处理难题的能力会比一般孩子高许多,而且会更懂事,更成熟,将来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和失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希望在教育这个过程中,从你开始便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