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坏东西的孩子有两种。一种是当不高兴时,就向东西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任性地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另一种是智力的发展非常旺盛,开始对物品的构造发生兴趣而不断地分解玩具和机械,由于组装能力不强,所以拆开了装不上,于是玩具也就报销了。
前者是“粗野的孩子”,后者就象做智力游戏那样,觉得拆解的过程很有趣,一旦兴趣得到了满足,不管以前多么喜欢的东西也会毫不珍惜地扔掉。您的孩子大概从前就是喜欢汽车,飞机的吧。
有一位父亲,他光给女儿买男孩子玩的玩具,想不分性别地去培育孩子6开始时,他看见女儿高兴地玩汽车,手枪,他得意地认为已经成功了。但当孩子进幼儿园以后,女儿就渐渐地象一般女孩一样对色纸和偶人表示出兴趣,父亲的计划终于失败了。男孩与女孩所关心的事务就是有所不同,游戏的内容也逐渐会有所不同。
虽然也有例外,但总的说男孩比女孩更喜欢拆解机械玩具。有时就会出现象您家里那样因为有了一个小技师而带来的烦恼。
这样的孩子一般说来在智力方面比较发展。能用组合游戏等来创造出大人们意想不到的精巧物件,能画出机械玩具的构造图,自己为此会十分高兴。破坏东西也许是坏事,可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件叫人高兴的事。当破坏得十分严重时,为了让孩子珍惜物品,可在爸爸或妈妈的指导下让孩子尽力将物件修复。
孩子能集中精力做事情,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优点。但如果长时间地关在家里,就会影响身体的发育。智力和身体的发育十分协调的孩子才是最优秀的。玩固定的游戏对开阔孩子的视野不利,因此希望母亲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可让孩子在室外做游戏,让孩子充分体验来自小朋友们的社会性刺激。大部分孩子都有乱扔东西的习惯,尤其是小时候,经常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爸妈们一边唠叨,一边跟在后面收拾。摔破碗、杯子是常有的事儿,最怕的是孩子闹起来没规矩,养成在别人家、公众场合乱扔的习惯。
近日,贵阳两熊孩子就把当地藏书阁摆放整齐的一摞摞书翻倒在地上,搞得一地狼藉。这一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引发了大量网友关注转发。而这样的案例在全国并不少见,不少书店的少儿区(馆)都存在孩子乱翻乱扔的现象。
这些行为都不是天生的,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孩子从6-8个月开始就会有丢东西的行为,以探索物体落地的方式、声音。这个行为有助于其心智的成长,初期父母可以适当鼓励,但要把握好引导尺度,否则会引发一系列麻烦。
如果给予太多注意,孩子会通过丢东西表达情绪,以此来引发父母的注意,久而久之会延续这个习惯。所以,父母的处理方式就特别重要,那么,该采取哪些方法
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有的家长不采取一些好的措施帮孩子改正,只会没耐心地打骂孩子,或者碎碎念。这样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如装作没看见、不理睬,也不跟着收拾,等孩子需要再找不到的时候,再告诉TA物品摆放要有秩序的道理。
2、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
孩子主动收拾物品要表扬,当然如果扔东西是发泄情绪、不尊重他人的故意行为,就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同时,也要明确相应的界限,比如不止是贵重物品,碗筷、书本等日常物品都不能乱扔,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的物品同样不能乱拿、乱翻、乱扔。
3、家长以身作则,影响孩子
每个孩子都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如果父母有保持随时收拾干净、爱整洁习惯,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干净的家庭环境,并带着孩子一起整理家务、收拾房间,及时激励孩子,也会无形中影响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在孩子开始扔东西的时候,父母提供一些适当的玩具,比如不同材质、形状玩具或者发出不同声音的音乐类玩具等,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过段时间后,应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逐渐淡化这种行为,以免其养成不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