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不打不骂 花钱没节制的孩子怎么教育

最新资讯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我们再要求孩子讲究节俭,这只会是一厢情愿。试想,一个从小没吃过 苦而被宠坏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节俭精神呢?很多父母的共同想法就 是,如今生活富裕了,不能再让孩子受苦,所以用不断满足孩子无休止 的欲望来表现自己的爱。

花钱大手大脚没节制的孩子怎么教育?现在不少父母不管自己的经济条件如何,不断满足孩子的物欲追求,结果孩子花钱越来越“无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家长对于孩子有求必应。当孩子要名牌运动服时,当孩子要手提电脑时,当孩子提出外出旅游增长见识时,家长宁愿把自己的饭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也要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考取了好成绩,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一切为了孩子”,仿佛成了一些家长生活的唯一宗旨,似乎活着就是为了孩子。&
然而,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要承担孩子的生活费用和读书费用,已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让孩子无节制地花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通过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105人参与),94.9%的受访者认为现在青少年乱花钱现象严重。受访者中,67.7%的受访者为人父母。孩子乱花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成了不少家长的头疼事。&
1、“孩子办信用卡透支钱花”&
“他一点儿都不知道我们赚钱的辛苦。就一个孩子,且他已经长这么大了,打不得骂不得,又不知道怎么去教他正确的金钱观念和理财知识。”黄女士无奈地说,自从儿子在读大二时,办了一张信用卡以后,购物欲望越来越大,经常透支钱来用。“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儿子,如果不帮他还钱就等于把儿子逼上了绝路。”黄女士叹息说,大学生办理信用卡手续简单,只要学生证、身份证的复印件就行了,这也让他们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觉得钱来得容易,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她非常担心这对儿子今后的成长不利。&
黄女士夫妻俩以前是在粮食加工厂工作,粮食部门改制后,他们夫妻俩双双下岗。后来,黄女士的丈夫凭着在以前在单位学到的技术,开了一家专门经营铁门铁闸生意的店铺,虽然工作较辛苦,但也衣食无忧。黄女士的儿子目前在广州某高校读大四。黄女士说,儿子每个月的生活费她都会按时存到他的银行账户,只要他不乱花钱,生活费是够用的。有时碰到急需,只要儿子开口,她一般都会马上存给儿子。可是自从儿子在学校办了一张可以透支5千元的信用卡后,整个人就变了,看到同学穿名牌,他也不落伍,鞋子换成了耐克,手机换成了苹果……&
“如果不是收到了银行寄来的催款通知单后,儿子无力偿还要求助于我们,我们还不知道儿子成了‘负翁’。”黄女士说,由于工作较忙,平时缺少对孩子的管束,为了孩子能有个好成绩,每当他考试时都有奖励承诺,没想到让他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儿子刷卡买东西时,不用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出来,根本没有想到要还钱,但当他还款时还是要用家长的钱,这实际上是在考验家长的钱袋子。&
2、“孩子消费随心所欲”&
“通常孩子的合理要求我都会满足他,但这次孩子一直吵着要我买一部苹果手机,我回绝了孩子的要求。没料到,孩子瞒着我用过年时存下来的利是钱买了手机,我责骂孩子时,他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用我自己的钱买的’。”陈女士说,孩子上中学后要寄宿,一星期才回来一次,有一部手机比较方便,可以随时了解他在学校里的情况。&
陈女士认为,孩子在学校的运动量比较大,好的运动鞋孩子穿上后不容易受伤,名牌鞋在这点上质量比较有保证,而且耐穿,款式孩子也喜欢。至于数码产品,儿子有MP3和电子词典,一个听歌,一个学英语。此外,她还给孩子买了一台1千元多一点的数码相机,孩子带在身上随时可以拿出来拍拍,出去旅游也少不了。&
对于孩子花钱“大手大脚”,陈女士说,其实她并不是在乎那些钱,只是觉得孩子花钱没有节制,常常是有多少钱就花多少,她担心这样会养成不好的习惯。&
3、“打暑期工后女儿懂得了赚钱不容易”&
“女儿读小学时,每年假期我们都会把她送到爷爷奶奶那里过,由于她爷爷奶奶每月的退休金就有近万元,女儿在那里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十分任性。”严先生说,女儿是个在蜜罐中泡大的孩子,去哪儿玩、去哪儿聚餐,花起家长的钱不心疼。严先生说,读中学后,他们改变了女儿的假期生活方式,一开始,女儿并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每次都会向他们抱怨,本来假期已参加辅导班,参加夏令营也不全是旅游观光,两三天的时间都在坐车,剩下的时间把我们几十个孩子关在一个院子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习题、写作文。直到女儿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容易,就没有那么任性了。&
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渐渐“大方”起来,尤其是对孩 子,更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味道。其实,节俭是一种美德,无论贫 困的年代还是富裕的时代,我们都应当崇尚节约。从小的方面看是为了 居家过日子,从大的方面看是为人类后代节约资源。所以,有责任心的 父母要教育孩子有社会责任感,而且大可不必因为节俭而感到低人 一等。

现在的许多孩子不懂得节俭,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中国的古训是: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 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 时,何况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民仅仅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不打不骂 花钱没节制的孩子怎么教育(图1)

& 节俭 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能创 造一番事业,建设美好家庭。
当前节俭精神的缺失不是宣传教育不深入、不到位,而是生活体验 教育的缺位。节俭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是一对孪 生兄弟。毫不夸张地说,具备艰苦奋斗精神的人,往往都是节俭之人; 有过艰辛经历的人也大都能深刻体会到节俭的重要性。
节俭不是小气,也不是吝啬,而是一种“平凡的风度”。为摆脱贫 困而节俭是一种本能;为养成习惯而节俭是一种毅力;为形成文化而节 俭是一种美德;为打造文明而节俭是一种品格;为促进社会发展而节俭是一种责任。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生活体验和人生经历的基础上。
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轻易责怪年轻一代没有节俭意识和观念,相反 应该反思一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无问题。有多少父母和老师从小重 视过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教育?等孩子的浪费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
我们再要求孩子讲究节俭,这只会是一厢情愿。试想,一个从小没吃过 苦而被宠坏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节俭精神呢?很多父母的共同想法就 是,如今生活富裕了,不能再让孩子受苦,所以用不断满足孩子无休止 的欲望来表现自己的爱。
更多的父母会这样说:“在孩子哭闹、耍小脾气的要挟下,我没有 办法不去满足他。”但是要知道,满足孩子无理的要求会给他一种不好 的信息:父母可以轻易地被控制,自己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这不仅 会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还有可能形成道德上的缺失,助长攀 比心。
我们给您的建议是:
1。培养孩子有正确的金钱观,不在于家庭的物质条件如何,关键 在于父母对待物质条件的态度,在于如何利用与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2。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了解家庭的收支状况,让孩子了解父母 挣钱的不易。另外,给孩子多少零花钱要讲究科学方法。
& 可与他协商, 制定一个合理的零花钱数目。正常的消费要给予鼓励,如买学习用品、
书籍等。
3。制定合理的消费数目。可采取短期记账的方式,比如让孩子在 一个星期内将自己的花费记下来。一周后,父母对其进行指导,告诉孩 子哪些钱不该花,哪些是必须花的,哪些是可以省着花的。
& 在这个过程 中,教会孩子统筹安排零花钱,合理消费。
4。父母对孩子消费的管理和指导应该是非常具体细致的。比如在 家庭中,父母不要让孩子享有任何特权,应该让他们清楚自己在家庭中 的消费份额。
5。对孩子过高的物质要求敢于说“不”。现在有一些父母是在超越 自己经济能力的情况下过度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这种做法不是爱孩 子,而是害孩子。
&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某些消费要求说“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