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年6月份的高考只有短短几十天了,如何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该注意哪些事项?本报推出“备战海南高考”专栏,为考生鼓劲加油。近日,本报会陆续邀请教研专家、高考评卷老师和富有备考经验的名校高三教师,结合不同学科的特色,有针对性地指导考生备考,敬请关注。 常言道“临阵磨枪,不利也光”,尤其是政治这门学科,临考前复习得法有多重要,你懂的。海南华侨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长吴少君应本报之邀,给大家谈一谈关于命题和备考那些事。南国都市报记者许欣实习生王思月 命题规律: 强调综合性考查内在联系 吴少君说,从今年的《考试大纲》来看,政治学科强调“学科的基础性”;强调对重要事实和概念的深度理解;强调综合性,注重考查内在联系和学科体系;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依法治国;强调知识更新,关注与高校课程密切关联的内容;反对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从《考试说明》上的例题来看,注重试题材料的生活化,会挖掘学生生活资源作为命题材料入题,甚至直接考查生活常识,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 有关权威文件明确指出,高考命题改革的着力点是:高考试题要充分体现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学生的首要功能;试卷立足对学科主体知识内容、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考查,注重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科特点,注重思想性和时代性,反映学科研究的动态与趋势。 备考建议: 抓纲务本应对试题之千变万化 谈及近段复习,吴少君给出的建议是抓纲务本。抓纲,指的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及海南版《考试说明》,对其所列的考点、知识点要尽力掌握,并注意《考试大纲》的细微变化。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以牢固的基础知识应对高考之千变万化,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吴少君强调,在第二轮复习中,关键是科学整合知识,构建网络。要在第一轮复习弄清楚各个知识要点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整合核心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树”,使知识体系化。 在二轮复习中,学生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写——自己动手画出知识网络构建图;听——认真听课,注意把握重点和关键;练——在课堂上完成练习;思——反思自己不足和出错原因;记——把课堂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 高频考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吴少君把高中教材中的主要考点概括如下:哲学部分的矛盾观;意识能动性(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实践、认识、真理;联系;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经济生活部分的企业、公司;消费;汇率、市场经济、国际经济关系。政治生活部分的公民有关知识、与党和政府有关的知识且以主观题来考察。文化生活部分则主要考文化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例如,哲学部分的高频考点是矛盾观。具体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再如政治生活的主干考点是与党和政府有关的知识: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指导思想、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教材新增)、坚持党领导的意义。与政府有关的知识:政府的职能、宗旨、工作原则、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政府监督的关键、体系、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等。 复习攻略: 把错题集作为考前必看资料 吴少君提醒学生建立错题集,写好总结和反思。作为每次考前包括高考前的必看资料。同时,使用好月考、模拟考等试题材料,依据四大模块的知识对材料进行重新审视。这些试题材料中包含了知识点、热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