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激发兴趣,夯实基础 ----二年级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的课例透

最新资讯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一、 问题的浮现 本学期我们音乐组开展了适课堂自报课活动。之前开展的四型课堂,今在专家的指导下将四型课堂的研究调整为适课堂研究,切入点小的确使我们目标更为明确。从教学目标适切、内容合适、方法适用、组织适当、启发适时、氛围适宜、活动适度这些


一、&&&问题的浮现



本学期我们音乐组开展了& 适课堂&自报课活动。之前开展的四型课堂,今年在专家的指导下将四型课堂的研究调整为& 适课堂&研究,切入点小的确使我们目标更为明确。从教学目标适切、内容合适、方法适用、组织适当、启发适时、氛围适宜、活动适度这些方面来观察课堂。我们结合教研组本学期的研究目标——以学科基本要求为基础,有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各自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内容。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教学任务。二年级内容中附点四分节奏与歌唱中六、八度音程的歌唱略难,按基本要求,不能出现专业知识的教学,但歌中的这些难点还必须要解决掉,这样学生才能把歌唱正确。



二、设想与设计



从尝试改进的需要出发,我们选择了《草原就是我的家》这课。《草原就是我的家》是小学唱游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草儿青青》中的教学内容。《草儿青青》单元以大自然的美景为主线,把孩子们带入绿色的怀抱之中,让他们感受充满生命、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界。让学生从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充分感受蒙族音乐宽广、高亢的特点,了解蒙族人民的生活情景和风土人情。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歌曲中的附点四分节奏,以及歌唱中六、八度音程的演唱方法都是本课的难点,也正是我们本次教学研究想解决的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学歌的兴趣,我准备了PPT,用图片展示了蒙古大草原的美丽壮阔,并且介绍了蒙古人民豪放的性格及他们的那达慕盛会,这样很自然地就能用过渡语将同学们引入学歌的过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很喜欢上唱游课,他们对课堂上的听、唱、演、律动等都充满兴趣,包括音乐知识的学习。已经学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和拍法,并会拍击由这些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对于我校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之前的唱游课的学习中积累了一些简单的节奏型,他们在唱游课上尝试着自己学习新歌的节奏,这种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上的是二(6)班,这个班级走音同学较多,喜欢大喊大叫,但碰到高音却又唱不上去了。全班在歌唱方面的音量不均衡,音色不统一;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一些生理、心理的问题,参与课堂活动时,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在小组学习中存在学历水平的很大差异。



四、片段与解读



教学片断一



:可以使用哪些我们学过的蒙古舞的动作?跟着音乐跳跳。



生 (说出蒙古舞动作,并合上音乐跳跳)



师:让我们先把这首歌曲的节奏拍一下。



学生(拍节奏,如有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助。)



师:这次请跟着老师一起来拍一下这首歌曲的节奏。师手指曲谱



生(跟着老师手指的速度拍击节奏,把这个节奏精确成几个动作,基本能够完成这个环节)



解读:



生通过舞蹈,熟悉歌曲的旋律及节奏,在舞蹈的动作中,将附点后的音符这个位置,设计一个动作,让学生做到这个动作就想到还有一个音,不能漏唱。为教唱铺垫。附点节奏精确为四个半拍的动作后,生不一定要知道它叫什么节奏,但学生以后看到这个节奏就知道四个动作组成,准确率大大提高,也不违背学科基本要求。



&&&&



教学片断二



师:我们用来模仿草原上的微风,吹拂着草儿的样子,用U跟着琴唱旋律。



生(认真的模仿,但是不用力气,声音很浅)



师:你能吹出风来吗?你前面的草儿被你吹动了吗?



生(将手放在嘴前,使劲地吹,气息放下去很多)



师:我们刚才模仿了草原上微风吹过的声音,现在大家来模仿一下牧民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声高歌的情景,我们先对着高高的天空将歌词大声朗读一遍。



生:(读歌词,但没有精神)



师范读并在学生读歌词时调整他们的咬字方法,及气息方法



生:响亮地朗读歌词



解读:



由于本学期刚接的班,这个班级的声音状况不是很好,单还来不及调整到所需要的状态,所以用U这个字母先将他们的声音统一一下,同时也通过唱U进一步熟悉旋律。大城市里的孩子不像山里或者大草原上的孩子可以放声高歌,大部分都会出现刚才的拘谨、轻声、嘴皮动动,嘴巴不张的演唱状态,而这个班级音准的同学声音不响,声音响的哇哇叫,音不准,因此我用读歌词的方法,纠正咬字,并且引导他们把声音放出来。这对后面整个歌曲的演唱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反复地读歌词会略显枯燥。



五、反思与探究



&&凭借课堂教学成效和自己的教学体验来评估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感到我自己这堂课的目标基本达成。教学设计从以听觉为先导,从律动入手,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启发、氛围、活动都从& 适&这个字出发进行设计。课后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在这节课中,声音的解决虽想了许多办法,如每句歌词都配以动作,让同学们既感到有趣,又记住了歌词。又如用挥马鞭动作带动声音等,但舞蹈能激发同学们学歌的兴趣,但真正在表演的时候,歌舞同步其实声音是受到影响的。因为一节课,学生对歌词不一定都能记熟,歌唱时需要大脑指挥去使用方法,舞蹈与歌唱同步也是需要一定的协调能力的。因此歌唱时舞蹈,声音就不那么好听了,音准也会受到影响。那目标中制定的唱准大跳音程,就略显不足了。



在六、八度的大跳音程唱法的解决中,我用u先使学生声音统一起来,并且引导他们用微风吹拂小草的方法将气息松弛下来,然后用朗诵的方法将学生的咬字方法加以纠正,并要求同学们张大嘴巴,松开牙关,同时通过朗诵调整学生的声音及气息,再唱歌曲时,同学们基本都能做到放声高歌,而且通过咬字的调整,放开的声音有了一定的位置,基本达到了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这一目标。调整前后的声音有明显的改观,但整个的过程趣味就少了些。& 适&这个字要想完全做到,真是不容易的。二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同学,激发他们的兴趣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是音乐的基本功也必须要积累。怎样在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既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又能夯实学生的基础,这值得我继续探索。



音乐课程改革力求激发学习音乐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强化听觉与动觉的互动,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兴趣,把握调节情感的技法,适时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他们在兴趣的引导和情感的激发中进入审美体验阶段。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