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做家长的有没有反思过为什么?
邦邦的妈妈终于不满足于电话里的倾诉,带着邦邦来到我家。孩子的妈妈显得无比焦虑,邦邦坐在一旁倒是有从容不迫的大将之风。邦邦妈妈一边和我聊着一边还在教育孩子。
& 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你总是打扰其他同学上课,老师也嫌弃你同学也不喜欢你,知不知道?&
& 做作业,要积极主动,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像你这样总是等着别人督促,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长大了怎么办,你听到没有。&
& 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什么都不懂,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 林老师啊,这些话,我天天对他说,每天重复好几遍,真是操碎了心,他还是这样!&
我点头,我能理解家长的辛苦,我更看到了,孩子对这些道理毫无触动,他总是在母亲提高声调的质问中勉强点头或是答应一声。这样的教育例子,我看过太多了。孩子为什么还是不听话,因为家长从来不反思自己的教育!
在家庭教育之中,有个盲区。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为了孩子已经殚精竭虑了,他们其实洞察了但很少承认:自己坚持的所谓教育毫无帮助。只有极少数的家长能意识到问题,反思自我并寻求改变。
1.调整教育方式
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受教育者在受教育之后无论身心都能有积极的变化与结
果。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教育就是失败的,没有意义的。而家庭教育之中,家长经常重复这样的失败与无意义。
大部分的家庭中,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口头教育。于是,许多家长都很会讲道理,讲道理没错,错的是你讲的道理根本不能触动孩子,你的焦虑还在继续,你的艰辛还在继续,但是毫无效果!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首先要反思自我,去探求孩子的内心,找到能触动孩子内心的教育方式。
上一周,我接到儿子的班主任的电话,何小毅因为打球又迟到了。最近这孩子沉迷于篮球,上学前、课间、放学后、晚饭后,所有他能挤出来的时间都奉献给篮球了。我苦口婆心了好几天还是没见效,我知道自己必须要调整教育方式了。
我带孩子去挑了个很贵的篮球,孩子欣喜地抱着球,眼里却有不安,我安抚他:& 妈妈觉得,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幸运很难得的,而且打球是一件好事。& & 对不起,我今天又迟到了!&& 嗯,迟到是不对的,喜欢的事情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做,才能不辜负这份喜欢。&回家之后,孩子主动和我协商了打篮球的时间,承诺以后上课不迟到。
家长的教育如果不能触动孩子的内心,那么多少遍的苦口婆心都只是自我损耗,发现这种教育方式没用,就应该麻烦反思,进行调整。
2.有时,不说比说更好
在家庭中,特别是妈妈,常见的教育方式就是唐僧似的唠叨。一件事,不断地重复,以求在孩子心里能得到重视和强调,其实,一件事一旦重复三遍没效果,家长就应该寻找别的方式了。而有时,教育是不说比说更好。
朋友的孩子喜欢在别人说话的时候顶嘴插话,打过劝过就是改不了,后来家里人约定,再不说这件事了再不和孩子讲道理,但是他们要一起践行& 不尊重别人的人也不该赢得别人的尊重&的道理。一旦她顶嘴插话,全家都团结一致,静默不语。孩子一旦犯错,无论怎么搭话请求,大家都听而不闻,排除再外。孩子在饱受了被忽视与不尊重的煎熬之后,慢慢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
因此,很多时候,不说比说更好,做比说更有说服力。
教育孩子,不要做无意义的坚持与辛苦,应该要不断反思,调整教育方式,触动孩子的内心,以达到改变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