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孩子教育的方式五花八门,教育人如何做父母的招数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结果弄得当爹妈的无所适从。今天有一招告诉你对孩子要放养,发挥孩子的天性;明天有另一招告诉你对孩子得圈养,对孩子得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放羊。有的爹妈今天听了这一招,赶紧付诸实践,明天听了那一招,跟今天这招是拧着的,可是他们也毫不犹豫地改弦更张。不知道见天这么折腾,对教育孩子有什么好处,估摸着一般都是事倍功半。
若干年前,有一个父亲,有三个孩子。本来一家人都住在北京,父亲为了教育自己的这三个孩子,硬是编出在天津他还有三个孩子,天津的那三个孩子与北京这三个孩子的姓名都一样,即老大跟老大是一个名,老二跟老二是一个名,老三也是如此。而且那没人见过的三个孩子都比北京的各大一岁,而且表现都比这边的孩子表现得好,功课好,成绩好,懂事,反正全比这边的孩子强。估计这个父亲是要让自己的三个孩子学习那从来就不存在的孩子为榜样,以为这样就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但是这三个孩子对此深表怀疑,总是问他们的父亲那三个孩子到底什么样,能不能看到照片。父亲总是用各种话搪塞过去。后来,父亲带着这三个孩子去天津逛了一次。三个孩子马上就问,那天津的三个孩子在什么地方,他们要见一见。父亲就改口说,那三个孩子现在都住在上海,表现还是那么优秀有,云云。
其实,这三个孩子从来不相信那三个虚拟孩子的存在,当然也没有可能以他们的虚拟表现为榜样,这种教育百分之百是失败的。
改革开放之初,那会儿对孩子的教育也引进不少国外的理念,包括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结果有位初为人父的就用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孩子学习不太努力,父亲也听之任之,孩子特别淘气,父亲也由着他胡作非为。过不了多少时间,学校老师总来找家长,说你们这孩子再不管就真不行了。什么课都不好好上,什么课的成绩就是班上最后一名。最后,这位父亲实在抗不住了,不得不放弃原来实验的理念,老老实实地严格管教起孩子来了。他担不起这孩子真的就成了一塌胡涂的状态,他就真的傻眼了。
其实对待孩子,不一定要刻意用什么模式来改变他们。任其自然也好,严格管理也罢,其实都是需要的,但只是应该有个度。严得太厉害了,给孩子管傻了,自然得不偿失。放得太厉害了,完全不管,放得太野了,也要出问题。
说来说去说到底,教育孩子的根本还是教他们做人。说简单点就是要给孩子立规矩。任何管理和教育上出的问题,多半都出在这上面。规矩太多,太严,孩子完全被束缚住,肯定出问题;没有规矩,完全由着孩子的性儿来,这就更会出问题。没有规矩,孩子就只有自我,没有旁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肯定在做人方面会失败。而对孩子管得过严,孩子长大后,对很多情况会谨小慎微,无所适从,也同样会一事无成。
现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多在识字、算术、外语等方面,当然也会伴有钢琴、绘画、舞蹈、体操等方面。这些领域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益处的,但什么事都不能绝对化。孩子在这些领域的学习,同样不能离开学习做人,同样要学会遵守各种各样的规矩。
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大学问,而且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能几乎无法直接由老一代传给下一代,每一代人似乎都要重新摸索。等到当父母的觉得有点感觉了,孩子也长大成人了,你的教育经验也无用武之地了。等到自己的孩子们也当了父母,这一切都都要重头学起。这从某种角度来看,几乎是让人绝望的事,因为这与学习知识不同。知识的学习和传承可以一代一代往下传。或者说,上一代人的知识如果过时了,下一代人就可以学习更新一些的知识,不需要再重复学习老一代人那过时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不同。老一代遇到的问题,而且也知道如何解决,到了下一代,仍然还要重新学习,重新摸索。不过,也不要觉得太过无奈。实际上,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教育,这样的互动而变成列强烈、亲子的关系会更密切。
一代又一代的父母都要学习,孩子们也会在父母的学习中成长。父母们变成成熟了,孩子也就长大了。其实,任何一种关于教育子女的说法都只是一种参考,没有所谓绝对的意义。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一个最安全、最正确的回答是: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可是,到底如何判断一个学校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培佳双语学校校长张平结合自己作为校长十多年来的经验,建议家长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一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培养目标
这是从战略层面来看待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为孩子择校,更重要的是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张校长看来,今天的世界已经和上个世纪我们儿时所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了,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两本书的名字可以代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两大特征——特征一是《世界是平的》所传递出的全球化趋势,特征二是《大数据时代》所传递出的信息化浪潮。
全球化和信息化,这两大趋势对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构成了21世纪教育面临的几大挑战。
首先是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各国教育的开放性不断增强,人才的全球化竞争加剧,因此我们必须形成知识的全球化视野。
『我们今天的教育,目标不能仍旧停留在让孩子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要反思,当今教育的背景是什么,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从孩子真正的需求出发,家庭和学校应该如何形成合力,为孩子的成长创设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张校长表示,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校教育必须要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和更加开放。专业化要求学校教育追求卓越,个性化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更加以人为本,而开放性则要求学校教育形成国际全球视野。
二看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规划基本路径
现在的教育产品越来越多元化,各种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国际学校等如雨后春笋冒出头来,让很多家长在选择时觉得眼花缭乱,甚至感觉非常迷茫。张校长认为,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学校。
这些实际情况包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家长的文化知识背景,对孩子未来的培养目标、方向和路径等等。
现在很多家长选择在中学阶段甚至更早把孩子送到国外,做出这种选择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充分考虑家长的知识文化背景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因素。
事实上,无论是哪一条道路,都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关键是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孩子的具体特点。
总之,家长要实事求是的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通盘分析,尽早进行规划,有利于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更加明确目标,就不至于摇摆不定了。
三看具体学校重点看五大要素
确定了大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基本的方向、路径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看学校了。如何判断一个学校好不好呢?张平校长认为,评价一个『优质学校』至少有这几大标准:
最适合孩子成长发展需求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研究并追求如何帮助每一个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知识建构
注重“质”的研究并追求如何帮助每个孩子丰富而深刻地获得真情实感的体验——多元智能培养
从培养模式上看:
学校的组织管理文化:民主、合作、开放
学校的质量改进文化: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学校的课程文化:讲究基础、关注效度;倡导对话和变革;追求突破和发展个性,架构国际视野下的课程文化
以培佳双语学校为例,张校长表示, “培佳树人”育人模式有三大特征:
基于概念的整体学习从学生的生活世界所拥有的概念出发,了解、思考世界万物的功能及万物间的变化、联系、因果关系,建立对生活和世界的责任感
基于问题的哲学思辨 助并促进学生深层思考六大问题: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何时何处?世界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如何表达自己?我们如何全球分享?我们如何自我组织管理?
基于核心技能的培养从学生融于社会、不断思考、合作沟通、自我管理、探究学习的过程,培育学生二十一世纪的生活职业技能、学习和创新能力、媒介和信息素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