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
1、考试要求
1、识记教育、遗传、环境、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各个社会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内容。
2、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识别各个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类型。
3、能运用上述基本原理分析和说明有关教育现象和问题。
2、知识结构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
3、重点和难点
(1)本章的重点是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功能与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2)本章难点是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第一节 & &教育本质和功能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1、 教育的概念
(1)广义概念
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概念
& &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里所说的教育是特指政治观点、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不涉及发展智力和体力等方面。
练习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展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属性含义:
①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②教育培养人是有目的的自觉地进行的。
在教育人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这种运动的结果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的方向,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教育的社会属性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的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练习题:
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个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教育是上帝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皈依上帝或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练习题:
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3、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1)教育的起源
历来存在的两种错误的教育起源理论教育的神话学说,认为教育是有上帝创造的;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以美国孟禄为代表的教育心理起源论,把人类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混为一谈,否定了社会的属性,掩盖了教育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教育只能特有的生产劳动,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
(2)教育的发展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②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名称——庠(古代乡学,泛指学校)、序、校等,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着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武士教育几乎完全是军事体操教育,后者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艺术、文学、体操等许多方面。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前者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但各科都贯穿神学;后者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③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概况及出现的新的改革;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1、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生物起源论)
2、马克思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5、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6、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7、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理想主义者说。
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经教育而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1]我天真的认为,教育就是鲁迅所说的「立人之事业」,就是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 识的堆积。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 另外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 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意味 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 恒的精神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 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 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 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 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 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 长的准职业者。」
2.社会学意义。
后来思考教育的社会意义。起初天真地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过努力都最终都可以「能者居其位尽其才」。
而冲突论者告诉我,教育减少社会不平等不过是个骗局,教育更大程度上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再造(再生产)。而非实现阶层流动的美好愿望。[3]
好听点说,教育旨在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提高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的情趣,为大众的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为大众志向提供目标,拓展时代的思想内容,推进政治权力的运用。
是的,新社会得有新公民,新机器得有新工人。大众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有点"训政"的味道),通过教育传承本国文化,灌输意识形态以及培养爱国主义。(功能主义视角)[4]
当我坐火车穿行在云贵川边界山区高架之上时,我看到了下午放学回家,走在山路上的小小红领巾,活蹦乱跳。我更加确信,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几分,决定我们命运更多的是我们诞生的脚下的土地,我们所热爱的出生地。
3.我吐槽的大学教育。
是的,应该事实地谈一谈教育是什么了,而不是总问教育应该是什么。当99%的人都低头不理讲台上的老师 时,我想这老师怎么有勇气讲下去,我 想这是教育么?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准职 业者?甚至连这都不是!我所见的高等教育,就是把一批大好青春年华者圈养在学校,既不让他们自立,又放纵他们的不上进。教师以此谋生,学生一个文凭主义,活脱脱像一个骗局。
4.参考资料及补充。
[1]夏中义.《大培学通文读本 人与自我》导言。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