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父母都一样:平衡好家长的四个角色》内容简介:努力做完美的父母可能让孩子变得:谨小慎微、焦虑、应该做事大于喜欢和享受做事;不能放松、不能原谅自己:不能欣赏、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七八成好的父母让孩子看到:人人都是有缺点的,没关系,能改就好:表现出的是自我接纳和自我鼓励。父母要处理的不是消灭情绪,而是帮助孩子应对情绪后的难题。积极心理治疗认为:健康的人不是没有问题的人.而是能够恰当地应对问题的人。不刻意地隐瞒、掩饰一些你认为孩子还不懂或不应该知道的事,那么,孩子很早就会对生活和世界有比较完整的画面和概念。因而既不会盲目地认为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也不会沮丧地抱怨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相较于权威和伙伴的角色,向导是父母最迷惑、最不知所措的角色。因此父母们或者犹豫不决,没有把这个责任承担好;或者一意孤行,限制了孩子的眼界和发展。如果家长也需要培训和考试,这个角色应该是培训的重点和考试的难点。疫情危机,却也是教育的契机。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现在已经开学了。
以往开学后,许多家长就会把孩子的一切交给老师。
而现在家长和孩子呆在家里,也正是家长重新认识父母之责的契机。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父母的反射,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疫情当前,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1
教会孩子责任和乐观
986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郭玮,接到上级的通知,毫不犹豫。在1月24日驰援,武汉家里两个13岁的双胞胎女儿,只能默默流泪送她远去。在驰援武汉一周后,两个女儿给她发了一段视频,给她加油鼓劲,让人感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创建和谐家庭、打造幸福生活开始。女性做为家庭建设的核心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的和睦和美满。&
& 记得达芬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 & 正如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基础。个体在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在母体中接受着影响和教育,当孩子出生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将伴随他的成长,而此时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家长的品德素质是决定孩子品德面貌的基础。
& & & 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摇篮中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孩子在幼年时期行为习惯不固定,在心理上对父母存在依赖感和信任感。此时父母的行为习惯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与父母经常的接触中,耳濡目染,受到思想上、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多方面的熏陶影响,从而形成对善恶、是非等概念,学会待人处事,学会做人。比如在孝敬父母方面,有的家长对待自己的父母经常恶言恶语,甚至拳脚相加,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就会造成很大的阴影,也许你的孩子以后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到时就后悔莫及了。如果在平时能多关心老人,多孝敬父母,你的孩子也会懂得这是一种美德,是值得学习的。
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 & & 家长文化素质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父母的文化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对120名杰出人才进行长达4年的研究,这些杰出人物的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关心孩子的成长,肯于以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和财力去教育子女,并且普遍注意个人言行在孩子面前的表率作用,这些家长经验的特点,正是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具体体现;家长文化素质低下,对孩子成长也有严重影响。不少的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法盲常常伴随着文盲,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犯罪分子的调查表明:目前只有小学文化的占83%,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5%。由此可见,提升母亲素质,有利于孩子成长。
家长自身素质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一)家长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孩子的第一要素。
& &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若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无法真正的享受生命的快乐!
& & &从遗传学上来说,父母的身体素质是子女身心发展的前提。经由遗传,父母向子女传递祖先的某些生物特征,如:肌体的形态、构造、神经系统和感官的一些特征。父母身体素质好、体魄健壮,就会遗传给子女完善的神经系统和健全的感官。相反,父母因身体不健康或因近亲结婚,则可能导致子女身体畸形或智力方面障碍。如母亲患糖尿病,子女为先天心脏病或无脑儿的发病率为2.9%。母亲甲状腺功能低下,婴儿易发生骨骼与牙齿的畸形、甲状腺肿大等。
& & & 从后天的因素来看,孩子身体素质如何,取决于家庭体育运动的开展。许多家长心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似乎只要学习成绩好,便觉得成才了,可以放心了,多数家庭存在重智能培养,忽视了体能教育倾向。一位儿科大夫更是感慨的说:“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怎么就不结实,抵抗力太差,一到感冒流行季节,来看病的孩子成拨成拨,好药、好针打上作用不大,必须打吊瓶才行,孩子中居然有得胃病的。拿我们园里两个小孩的节假日生活一比,就一清二楚。伟伟放假经常和父母一起外出爬山、游泳,甚至每天早上爸爸会让他陪着一起跑步,所以一看伟伟便是属于健康型的孩子,身高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出半个头。而浩浩呢,每次老师问起节假日在家干什么,他的回答就是看动画片、睡觉等,并且浩浩三天二头请假,不是感冒就是发烧,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可见,这和父母是不是经常参加运动是分不开的。 & & & & & & & & & & & & & & & &&
(二)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因。 & & &&
家长的聪明才智、情感行为及个性品质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孩子有意无意的产生影响。
1、家长的聪明才智会诱导孩子成就动机的高度发展。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且富有创新的的思维能力和意志行为的果断性。如父母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就会诱导孩子成就动机的高度发展。1991年中国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家庭环境的调查,证实了这一观点。在82名选手中,有97%认为受到了父母进取精神的影响,43%认为主要是父亲的影响,29%认为是母亲的影响,13%认为是双亲共同的影响。
2、家长的情感行为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家长的情感奠定了孩子情感生活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孩子最初的生活经验,父母及祖辈如何相互对待,正是孩子认识社会的开始。
许多研究证明,家庭生活气氛如何对于幼儿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家庭由于家长的性格暴躁或父母的感情不和,给子女造成心灵创伤难以弥补。甚至导致孩子身心发展障碍,当孩子感到家庭是冷漠、自私、充满争吵、敌对的感情时,他便会产生不满和反感。在一项对163名犯罪青少年调查中,因家庭矛盾导致违法的占41%,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拯救少年犯》就真实的反映了大部分犯罪的青少年都是因为生活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父母有的成天打骂孩子,使得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而整日在外游荡,结交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就过分的溺爱孩子,使得孩子养成任性、专横的性格,一旦某些方面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就用一些偏激的方法想达到目的,河南某学校学生因为问家里要钱打游戏不成,居然把自己的外婆砍死的例子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理想的家庭生活气氛是和谐的,各个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协调、融洽,形成温暖、轻松、快乐、积极上进的氛围,家长具有高尚的情感和待人处世的真诚和热情态度,对教育孩子将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平时在幼儿园里表现出色的一些孩子,他们的父母会处处考虑自己的言行给幼儿留下怎样的印象,时刻注意文明生活,文明谈话,同时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3、家长的意志为孩子成才树立了楷模。
& & &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这些都是要求父母以身作则的警世格言。孩子对自己喜爱的父母观察最细,感受最深,学习也最为自觉。父母所持的对待人生,对待工作的态度、观念都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并在无形中影响幼儿的成长。积极向上,工作认真严谨的父母为孩子做出了榜样,能够培养出性格开朗、刚毅坚强的孩子;反之,那些作风懒散、不求上进者也给予孩子的性格形成一种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为了提高家长的素质,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家长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使家庭教育功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家庭的发展必须以家庭的学习为前提、为主题,它是家庭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家庭的生命之根,是家庭的竞争力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