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听话、不顶嘴,然而,不顶嘴、对家长言听计从的孩子尽管让父母省心,却容易让父母忽视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甚至是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也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
淘气孩子性格更好
淘气的孩子常常敢于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并会试着去理解自己还不太懂的知识。大多数淘气的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得爱顶嘴、爱问为什么,此时父母一定要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才能培养孩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一般情况下,爱顶嘴的孩子总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独立意识强且有主见,这不仅有利于父母和孩子做更好的交流沟通,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当家庭成员间意见不同时,即使孩子的想法不对,父母也不要急于否定,而应通过和孩子的沟通交流锻炼孩子的思辩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判断。
培养独立性不能完全依赖学校
王先生告诉记者,8岁的儿子非常调皮,由于平时工作忙,所以决定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尽管过集体生活对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确有好处,但由于孩子离开父母之后,缺少了经常进行心理交流和心理倾诉的对象、场所,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矛盾。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变化,特别是在情绪上的,而这种情绪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和调整,假如得不到及时调整,也可能会影响其行为。为此,心理专家提醒,家长面对太过调皮的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学校,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与孩子交流,争取更多的沟通机会,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在如今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很多家长对孩子十分宠爱,甚至把宠爱变成了溺爱,只要是孩子的事,家长就会帮孩子去完成,在幼儿园里面,七岁的孩子不会自己穿脱衣服的孩子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个八岁的孩子,上完厕所之后还要要求老师给他擦屁股,孩子说了:"在家也是爷爷奶奶帮忙擦的,都不用自己动手擦。"这些家长把孩子捧在手掌心,不让孩子受到一丁点的伤害,认为只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同时做一个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就一定能够有出息。
但往往一个听话的孩子,不会独立,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巨婴,这种做法并不是对孩子好,而是会害了孩子,家长的十分宠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差劲。
图片
不独立的孩子以后难成气候
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孩子们不独立,在家里可以完全依赖父母,但是离开家庭进入学校、进入社会后,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只能靠自己,可能会面对以下问题:
1.没有想法 不会原地思考
每个人都需要独立,独立是最基本习惯的养成,如果家长一直帮孩子包办太多事情,孩子就会变得懒惰,缺乏责任感,孩子会认为自己不需要动手,这样孩子会变得比较脆弱,遇到困难时就会寻求别人的帮助,而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会思考。
2.长大后会成"啃老族"
"啃老族"相信大家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现如今,有很多青年长大后不出去工作整天在家游戏,没钱了就知道找父母解决,这些"啃老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至于不知道找什么工作,或者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老二苏明成就是一个典型的啃老一族,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像父母要钱,最可怕的是他觉得向父母要钱并没有什么不好,理所当然,直到妈妈去世了,他才知道要靠自己,他才懂得用双手去养家,但却发现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

很多家长都会告诉孩子,做事情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但是坚持的前提是孩子能够独立的做一件事情,孩子不会有独立意识,家长把孩子照顾的太好了,孩子就不愿意吃苦受累,经历挫折就逃避,实在不行就直接放弃,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依赖父母的帮忙,就连小小的书包也要父母帮忙拿,等等这些小事,如果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好,以后长大了更难去做好一些大事。
相信你的孩子可以的!
美国一位很出名的作家海明威在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他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他这么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取决于他的父亲,如果没有他父亲的鼓励和支持,那么就不会有这么优秀的海明威存在。
因为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出去历练,锻炼海明威的独立意识,还经常出去穿山越岭,开拓眼界,因为有父亲带,所以小海明威有点依赖爸爸,但是有一天,爸爸对着年仅4岁的小海明威说:"孩子,你别再跟着我了,自己去找乐子玩吧!"
并鼓励孩子,说:"你去自己去完成吧,一定可以的!"说完就把一根鱼竿给了孩子就离开了。
在父亲的指点下他很快就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借着,他又爱上了读书。这几大爱好,伴随了海明威的一生,对他在并对他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体验:
当孩子说:"我想去踢足球"
父母就会说:"不行,你太小了,太危险了"等等。
如果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都马上说不可以,那么这些否定的意识就会在他的心里当以后无论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你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放开手让孩子去做,就像海明威父亲一样,他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有人甚至说,没有父亲从小对他独立意识的培养,就不会有一位探索一生、创新一生的世界级作家海明威。
图片
家长做好以下"三培养"让孩子更独立
很多家长因为时间关系,为了让孩子"跟"上我们的步伐,干脆帮孩子把一些日常的小事都包办了,像穿衣刷牙、背书包、整理书包等等,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孩子也会潜意识认为自己不会,只有等妈妈来帮我收拾才会,之前在运动会上一个孩子看到别人都在跨栏,而她却说;"我会不会摔跤啊""我怕",孩子已经7岁了,可见在家都是父母做得太到位了,孩子已然习惯成一种逃避心理,我不做,自然有人帮我做的坏习惯。 培养好孩子的独立性,不仅父母省心,孩子的未来也会更好,那怎么让孩子更独立呢?以下三点或许能帮助到你!
图片
1、培养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很多父母在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孩子在向父母提问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不会很耐心的解答,甚至烦躁的呵斥孩子,让孩子停止提问,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对孩子好奇心的一个伤害。
要知道,孩子提问问题的时候,正是孩子学习思考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想,而不是抹掉孩子的想法或者直接帮孩子找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去想象。
比如,之前有个孩子问妈妈:"地球为什么是绕太阳转而不是月亮"那个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说:"我们一起来查查资料,看看是什么原因。"
当孩子在思考的时候,家长要重视,要正面的引导好孩子,这样才能帮孩子解决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