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到期两岁的时候是独立发展最快的阶段,有的妈妈发现昨天还在自已抱里撒娇的小宝宝,今天就突然要闹独立了,凡事都想自已动手,明明自己做的不好,还不许他人帮忙,父母如果还想帮忙,孩子就会发脾气。有的家长不理解,认为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其实这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这也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进步。教育专家也提出过,凡是孩子自已能做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已做。
促进大脑发育
孩子的年龄越小,其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关系也就会越加紧密,也说是手的灵活性直接关系到脑的发育。人体的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发展是需要大脑的协调支配的,同时这一系列过程也是在促进大脑的发育。所以家长要多让孩子自已做事,增加锻炼机会,这不仅是对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和健全的一种方法。 自信心的增强 增强孩子自信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不仅是家长的表扬和鼓励,还有自己动手完成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务时所带来那种成就感,这也是单纯的言语鼓励体会不到的。当孩子在开始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情绪的情况下,从旁给予一些适当的指导,在孩子战胜困难后会使得他们的信心百倍。 适当加以引导 一般在孩子两岁时,这种独立意识已经产生了,但是却由于身体的各项机能还未达到他们自身想要达到的水平,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家长在这时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在决定要提供何种程度的帮助来支持孩子的支持。当然,言语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两岁的孩子正在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一些直观的语言和形体动作也是帮助宝宝了解的最好工具。 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并不是可以朝夕间就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需要家长的坚持不懈长期努力换来的。孩子最初的独立意识萌发是在两岁时开始的,这也是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心理学上称作“反抗期”。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反抗,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家长限制了孩子独立表现的机会,那么家长为何不从宝宝两岁时就开始培养呢?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分析:从宝宝呱呱坠地一切都依赖、听从于父母,到他慢慢长大,开始变得不那么听话、顺从,这是孩子具有独立意识的表现。如果做父母的简单、粗暴地对待这种不听话、不顺从,那么他长大后就可能变得或过分顺从,或过分固执,在社会生活中不能顺利发展。
& & &场景一中的妈妈,可以说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在对孩子的表现有意见时,没有在客人面前当面斥责他,而是把他叫进了另外一个房间,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但她与孩子谈话时的指责、训斥既让孩子不明白他怎么“乱说话”了,也易使孩子的社交心理出现阴影,在潜意识里将与人交往和妈妈的训斥联系到一起,影响其以后的社交生活。
场景二中的妈妈犯了个错误,她还在用“当面教子”这种古老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完全忽视了对孩子独立人格和自尊心的尊重,同时孩子对自己的“错误”不明就里,根本起不到“教子”的作用;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教育方法极易让孩子认为自己很没用,失去与人交往的自信。
场景三中妈妈的做法才是恰当的。孩子有孩子成长的环境,有他自己理解事情的方式。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首先要给予理解,不必惊慌失措;其次是给予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在这两个前提下,给予孩子积极而恰当的引导。场景三中妈妈的一席话,体现了这种理解、尊重和引导,是可取的。当然,场景中的引导还是简单的,但只要家长注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贯穿这三个方面,那么,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将会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