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 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最新资讯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在很多时候,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我们做家长的往往会急于指出并希望孩子及早改正,处于“亢奋”状态的家长往往不注意言语的措辞,甚至不分场合,殊不知家长不经意间反复的强调、唠叨带给孩子的是压力和伤害,长此以往,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抵触,严重者破罐子破摔依次报复家长。

最近总听同事为孩子的暑假生活而犯愁,本打算让孩子外出旅游,却因选择旅游景点的意见不一而懊恼;本想给孩子报名参加补习班,却因孩子没兴趣感到无奈;暑假即将过半,许多家长又为孩子的功课完成情况、新课程预习计划而犯愁……孩子厌烦父母的唠叨,家长为孩子的不听劝说而苦恼。这是缺乏沟通的典型表现,孩子也许并不是故意与家长作对,这只是孩子要求独立的呼声,因为在孩子心里,不被家长尊重、重视的委屈取代了父母的呵护与关心,还有一点,孩子心存芥蒂,认为父母之所以让自己报辅导班最根本的原因是认为自己学习“太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已经产生了很强的独立意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评判标准,正处于努力摆脱父母及家庭影响的阶段,他们往往用抗拒和叛逆来证明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无须按父母描画的轨迹前进,此时,家长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弱,与其说是叛逆,倒不如用“困惑”更恰当。面对“青春困惑期”的孩子,家长不必太焦虑,这本身就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此时最忌讳家长给孩子的反常行为人为地贴标签——不听话、不可思议、不识好歹等等。
我们每个家长也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我们不妨乘着时光隧道回到自己的当年。我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可孩子决不能因为听话而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好的“听话”是让孩子学会与父母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并让这种关系成为家庭的凝聚力。在很多时候,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我们做家长的往往会急于指出并希望孩子及早改正,处于“亢奋”状态的家长往往不注意言语的措辞,甚至不分场合,殊不知家长不经意间反复的强调、唠叨带给孩子的是压力和伤害,长此以往,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抵触,严重者破罐子破摔依次报复家长。
“我家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了,屁股与凳子接触总达不到一小时,暑假本想让孩子补习一下的,这倒好,人家每天睡到八九点,晚上看电视、上网倒精神,不到十一点绝不上床!”如果我们用心反思一下,会发现有许多时候是家长将缺点无端地强加给了孩子。学校每节课也就是45分钟,我们为何总要求孩子端坐一小时呢?从生理角度讲,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也就30分钟,孩子的修整并非偷懒耍滑,而是必要的自我调节,是大脑思维和视力保护的双重需要,其实,孩子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达8小时就已经很棒了,家长的“至少学习两小时”先不谈效果如何,只从时间上要求也有些残忍吧。

“聪聪妈妈,我家女儿早恋,为此我们母女已视同陌路,你说该怎么办?”家庭教育志愿者——荟智老师说过“早恋是青春期孩子成长的经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关键在家长的引导。有的家长通过盯梢、偷看孩子的日记、偷看孩子的手机及聊天记录,对孩子异性间的交往捕风捉影、大惊小怪,更有甚者施行“全面封锁”的教育模式。殊不知,“异性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会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孩子改正自身缺点、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孩子对早恋的懵懂只是为了取得异性的好感、引起异性的注意,也不缺乏纯真的友谊,家长的不理解反而会“推波助澜”。面对网友的求助,我给了如下建议:作为女孩家长,此时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讲清安全的重要性,不妨用纸条、短信的方式给孩子讲解性知识;家长尽量以朋友的语气让孩子明白“早恋”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小插曲,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范围的扩大,大学、社会上还会遇到更优秀的知己;把“早恋”当成竞赛的一种方式,作为学生,学习是第一责任,不妨把对异性的好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实现“恋爱”中的比翼双飞,用成绩赢得对方的青睐。最后,我还建议家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新鲜劲过后,也许孩子会自动退出“恋爱”的舞台,家长要用智慧静等花开的声音。


普天之下,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可真正的爱是三缄其口,多鼓励,少谴责,《亲爱的安德烈》的作者龙应台面对儿子“不关心台湾的过去,也不关心德国的未来,我只关心我自己每天是不是开心,是不是活得有想法,有创意”的生活态度给出的回应却是“他是一个自由的人,是我生命中相遇的‘另一个人’,我无权强令他做什么,只能和他进行朋友似的交谈。”难道龙应台的教育没有了底线?非也,正是他们母子朋友式的沟通和交流诠释了“和心爱的人沟通,是可能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家庭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分享,分享他们成长的精彩、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其实,对于孩子群体来说,在成长的过程性由于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健全原因,因此,出现的一些"思想独立"的情况,也是比较正常的,当然,造成孩子进入"思想独立期"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


二:孩子进入"思想独立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自我独立意识的产生
人们独立意识的塑造,是在一次次的实践和成长过程中进行的。而对于孩子群体来说,在日常的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独立意识,正是其进入"思想独立期"的原因之一。孩子渴望独立的行为和思想,自然会对父母的管束产生反抗的情绪,出现顶嘴的情况,也便变得理所当然了。
2、叛逆伴随着独立的产生
我们都知道,孩子群体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情绪或者是行为上的叛逆情况,也是很正常的,这是代表其成长的一种方式。而正是因为孩子这种叛逆的产生,才会伴随着其思想方面的独立意识出现。因此,孩子出现的叛逆情况,也是导致其进入"思想独立期"的原因之一。
孩子在越来越成熟的成长阶段中,出现的思想方面的独立意识的产生,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孩子群体进入的存在"越来越爱顶嘴"特点的"思想独立期"的这一阶段,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还是比较大的。
三:"思想独立期"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1、有利方面――适当的行为独立
孩子进入"思想独立期"后,对于其行为方面的改变和影响,其实是能够带来一定的促进的。思想决定了行为,因此,思想的独立会使得孩子出现行为上的独立情况,孩子会逐渐开始喜欢变得一个人行动,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也会变得越来越独立和自主,因此,思想的独立带来的行为改变,正是"思想独立期"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之一。
2、有弊方面――顶嘴的叛逆情况
当然,孩子群体一旦进入到"思想独立期",也会很容易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出现一些偏差的情况。由于自身思想的独立产生从而导致不良情绪的迸发,出现的越来越爱顶嘴的情况,也是孩子群体在"思想独立期"时最常出现的一种错误情况。因此,"思想独立期"给孩子带来的改变,并不仅仅只是正面的效果。
因此,从大方面的角度来看,对于孩子群体来说,"思想独立期"阶段的来临,对于其的改变和影响还是属于不确定因素的,作为父母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体现,都是应该要加以重视并且帮助孩子正确的应对的。
四:孩子到了"思想独立期",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
1、"独立"程度的适宜引导
"独立"不等于叛逆,孩子在进入"思想独立期"后,父母理应对其进行"独立"方面的适宜引导。大多数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时,大多都是比较敏感甚至是属于"一点就着"的情绪状态,因此,父母在这时对于孩子进行的引导就变得很重要了。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独立不代表脱离父母的照顾,"独立"意识掌握的度,还是极为重要的。
2、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
孩子在进入"思想独立期"后,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独立空间的给予,满足孩子想要寻求"独立"的要求,以此先对孩子的情绪进行一定程度的安抚。这样一来的话,孩子的独立意识得到了满足,情绪自然也会变得平稳,对于父母的亲近和一些引导教育,也就不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抗拒或者是不愿意接受的情况。
因此,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后,父母理应主动地给予其独立空间的建立,让孩子能够得到自我独立意识的抒发,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其实,独立的这种能力,是人们在逐渐的成长和实践过程中,慢慢掌握的一种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在初期成长的阶段中,进入的"思想独立期"的这个状况 其实也是其成长成熟的一种表现,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在这一阶段中出现的成长问题,自然也是需要及时解决的。而父母作为年幼孩子的负责人和监护人,也一定要做好教育的相关工作。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