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孩子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最新资讯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父母让他感觉到自己很安全。例如一个1岁的幼儿学走路,让他在平坦的地方学步,孩子就是跌跤,也不会感到十分疼痛,在父母的鼓励下,他会站起来接着走。

1、不对宝宝撒谎 有时尽管父母明知对宝宝撒谎不好,但还是会寻求这种看起来速效的方法来安抚宝宝的情绪。但无论如何,如果父母经常使用撒谎蒙骗的方法来对待宝宝,就会给宝宝人格的健全发展带来损害。宝宝对世界最初的、基本的信任感主要来自对父母教养行为的感知。如果宝宝感知到身边的父母是可信任的、安全的,那么宝宝就会将这种感知推及外在世界,推及他人。如果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焦虑恐惧的状态下(例如害怕打针的状况)发现即使是最信任的父母也会骗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宝宝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就会相应地受到损害。 2、全身心地关注宝宝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一天24小时几乎都和宝宝在一起,宝宝就应该安全感十足了吧?其实未必。度量宝宝安全感被满足的程度不能仅仅看父母和宝宝呆在一起的时间总量,更应该看父母和宝宝相处的质量。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有些父母虽然和宝宝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彼此仍能相互信赖,相处融洽。决定父母和宝宝相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父母要全身心地关注宝宝,关注宝宝的每一个举动,了解这些举动后面的心理意义。对宝宝发出的每个信号都很敏感,这样的父母就会让宝宝感到温暖、感到安全,亲子之间也会形成基于彼此信任的默契。 细心的母亲可以分辨出宝宝因为饥饿、困倦或疼痛所发出哭声的细微不同,进而准确地识别、满足宝宝的需要,获得宝宝对自己的信任。而宝宝不管因何发出的哭声,在粗心的母亲耳朵里都是同一种声音,这样的母亲只能靠猜测来满足宝宝的需要,时间长了亲子之间就会缺少基于信任而形成的默契。想要获得宝宝的信任,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父母只需和宝宝相处时把自己的眼睛、耳朵及其他所有的感官都用在宝宝身上,全神贯注地对待宝宝,就可以敏感地捕捉到宝宝发出的信号。 3、不拿宝宝当出气筒 宝宝需要得到来自主要照料者的一贯的、可靠的爱,才会形成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有些父母在处理宝宝顽皮行为时会习惯说:“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这种方法的长久使用会使宝宝对父母给自己的爱产生怀疑,因为担心父母真的不要、不爱自己而感到焦虑,进而引发安全感的降低。 注意事项 1、孩子若哭泣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别哭啦,再哭就不要你了,我生气了”之类的威胁性话语。 2、父母情绪不好时,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要有耐心。
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父母让他感觉到自己很安全。例如一个1岁的幼儿学走路,让他在平坦的地方学步,孩子就是跌跤,也不会感到十分疼痛,在父母的鼓励下,他会站起来接着走。
而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学步跌了跤,纵使父母不断鼓励,他也会因过于痛苦而不再有信心尝试。当一个孩子得不到安全感时,是不可能建立自信心的。
让孩子有成就感
孩子自信心是建立在成功的表现或得到肯定的评价之上。例如一个3岁的孩子给妈妈画了一幅画像,拿给爸爸看,爸爸若称赞他“你把妈妈画得真漂亮”,对孩子建立自信心就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反,如果爸爸说:“你画的妈妈一点也不像”,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可能使孩子从此失去绘画的乐趣和信心。
提供愉悦的学习氛围
孩子需要一个充满愉悦的学习氛围。当父母引导孩子学习时,要面带亲切的笑容、使用建设性的语言,尽量使用“你一定可以”、“我们慢慢试着做”等温柔的话语。
当孩子“成功”时,父母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可以送给他们小小的奖品。不一定是奢侈的礼物,可以是一张小卡、一只纸船、一件小饰物。这些奖励会使孩子更加努力。
相信孩子,他已经尽了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相信孩子会尽力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问是在旁边督促、施加压力,要求孩子做超过其能力所及之事,就会孩子不再想做事,从而影响其自信心的建立。
如有一个6岁的孩子,写字很用心,爸妈对她经常鼓励,可是因为比起同龄孩子并不算优秀,无法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因此给她施加压力,而是坚持鼓励孩子,给她信心,并且坦诚地与老师交换了一次意见。

后来,老师再也不会把这位女孩子写的字与同班其他孩子的比较了,从而帮助孩子建立了写字的信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