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2025户口新政:进城不丢地,4类人能迁回农村,这3类地谁也拿不走

最新资讯
  • 2025-10-01
  • 浏览

摘要:今早刚到村口,就见王大伯拿着户口本蹲在樟树下叹气。他三年前为了孙子在县城上学,把户口迁去了城里,现在老家父母身体不好想回去照顾,却听说“户口迁出去就回不来,地还要被收走”。其实他完全不用愁,2025年...

今早刚到村口,就见王大伯拿着户口本蹲在樟树下叹气。他三年前为了孙子在县城上学,把户口迁去了城里,现在老家父母身体不好想回去照顾,却听说“户口迁出去就回不来,地还要被收走”。其实他完全不用愁,2025年5月1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实施,户口新政早把这些事说透了——进城落户不会丢地,4类人能迁回农村,还有3类地就算户口迁走,谁也不能拿。这些政策9月已经在各地农业农村局落地培训,今天就把这些和农民朋友息息相关的新规拆明白,不管是在城里打拼还是在农村生活,都得仔细看。


先把新政核心讲清楚:2025年的户口新政,不是简单改落户流程,而是给农民的“土地权益”上了双保险。一方面打破“户口迁出=丢地”的老规矩,明确进城后土地权益不变;另一方面给想回农村的人开了“绿色通道”,符合条件就能迁户口。整个政策的关键,就是让农民“进城有底气,返乡有门路”,不用再为户口和土地纠结。这些都是写进法律的硬规定,村集体必须照办,农民朋友可以完全放心。

第一:先搞懂“底线”,这3类地就算户口迁走也拿不走

很多人怕“户口迁去城里,老家的地就没了”,2025年新规直接划了红线——这3类土地的权益,就算户口迁出农村,村集体也不能收,谁来要都能直接拒绝。

1. 承包地:承包期内,谁也不能收回

承包地是农民的“饭碗地”,以前有些地方说“户口迁走就收地”,现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写得明明白白:承包期内,发包方(村集体)不得收回承包地;就算农户进城落户,国家也保护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让“退出承包地”成为落户条件。

比如隔壁村的阿勇,2024年把户口迁到市区开超市,他家5亩水稻田还在30年承包期内,村集体想把地分给新入户的人家,阿勇拿出土地承包合同和新政文件,村集体立马就没再提。而且进城后不想自己种,还能把地流转出去——阿勇把地包给种粮大户,每年能拿6000元租金,比自己种还省心。

2. 宅基地上的房屋:房子在,使用权就在

户口迁出后,宅基地的“所有权”归村集体,但“使用权”跟着房子走——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就能一直用宅基地,平时修修补补都没问题。只有等房子自然倒塌了,村集体才有权收回宅基地。

我表姐大学毕业把户口迁到杭州,老家的两层小楼她每年都请人修缮,过年回去住半个月,村集体从来没说过要收宅基地。要是把房子好好维护,不仅自己能住,以后还能留给子女,这是实打实的财产。但要注意:不能在空宅基地上新建、扩建房子,只能修现有的老房。

3. 集体收益对应的土地权益:户口迁走也能分

现在不少村子有土地流转、厂房出租的收益,以前户口迁走的人可能分不到,2025年新规明确: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只要家里还有承包地或宅基地,就算户口迁去城镇,也能参与集体收益分配;要是集体土地被征收,还能分土地补偿费。

我们村去年把200亩山地流转给光伏企业,每年有20万收益。户口迁到县城的阿桂,凭着家里3亩承包地的证明,一样分到了2400元,和没迁户口的村民待遇完全一样。这相当于“地虽然没种,但权益没丢”。

第二:看清“条件”,这4类人2025年能迁回农村户口

以前想把户口迁回农村,比登天还难。2025年新规直接开了“绿灯”——这4类人只要符合条件,经村集体同意,就能迁回农村,还能恢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1. 上学迁出的高校毕业生:想回村发展就能迁

很多人上大学时把户口迁到学校,毕业后想回农村创业、照顾父母,以前户口迁不回。现在新规明确:高校毕业生因入学将户口迁出农村,毕业后未在城镇落实工作,或自愿回农村生活、创业的,经村集体同意,就能迁回户口。

我们镇的小周,去年从职校毕业,不想在城里打工,想回村开农机服务站。按新规,他拿着毕业证、未就业证明找村委会,开了“同意迁入”的证明,到镇派出所3天就把户口迁回了村里,现在还凭着村集体成员身份,申请了创业补贴。

2. 进城落户后无固定工作的人:回村定居就能迁

有些人为了买房、孩子上学把户口迁进城,但没稳定工作,想回农村生活。新规说:进城落户后未实现稳定就业,且在农村有合法宅基地房屋,自愿回村定居的,经村集体同意,可迁回户口。

王大伯就是这种情况——他在县城没工作,老家有父母留下的房子,拿着无业证明、房产证找村委会,村里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多数人同意后,派出所很快就办了户口迁入,现在他既能照顾父母,也不用怕地被收。

3. 夫妻一方是农村户口的:投靠配偶就能迁

要是夫妻一方是农村户口,另一方因结婚把户口迁进城,后来想回农村和配偶一起生活。新规明确:夫妻一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另一方在城镇无固定住所、无稳定工作,自愿投靠配偶在农村生活的,可迁回户口。

隔壁村的李姐,以前为了孩子上学把户口迁进城,现在孩子上高中了,想回村和丈夫一起种果树。她拿着结婚证、城镇无房证明,找村委会申请,很快就把户口迁了回来,现在两口子一起打理果园,日子比在城里还舒心。

4. 退休后想回村养老的人:有老宅就能迁

城里退休的人,要是农村有老家的宅基地房屋,想回村养老。新规说: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城镇退休后,在农村有合法宅基地房屋,自愿回村养老的,经村集体同意,可迁回户口。

我爷爷的老同事张叔,在国企退科技进步奖上海落户,undefined休后,想回村住老宅养老。他拿着退休证、老宅房产证找村委会,村里核实后同意迁入,现在他每天在村里种菜、下棋,比在城里养老院自在多了。

第三:进城不丢地,新政给的“定心丸”要记牢

很多人不敢迁户口进城,就是怕“丢了农村的地”。2025年新规专门打消这个顾虑:进城落户的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的权益“一分不少”——承包地可以自己种、流转拿租金,也能自愿有偿退出(拿一笔补偿);宅基地上的房子能住、能修,还能继承。

简单说,就是“进城有选择权,返乡有落脚点”。比如在东莞打工的阿涛,去年把户口迁到东莞,但老家的2亩承包地流转给了蔬菜基地,每年拿3000元租金;要是以后不想在东莞待了,回村还能住老宅、种自己的地,完全不用“背水一战”。

以前农民进城像“断了后路”,现在新政给了“双保障”:城里能打拼,农村有根基。这才是真的为农民着想——既不耽误大家进城发展,也不让大家丢了农村的“根”。

其实2025年户口新政,本质上是“还权于民”: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户口是权益的凭证,新政把“地”和“户口”的关系理顺了,让农民不管在城里还是农村,都能有底气、有依靠。

家里有户口迁出undefined农村的,不妨对照看看——是不是属于能迁回的4类人?老家的3类地有没有被不当要求收回?要是有疑问,直接去镇里的农业农村办公室问,工作人员会按新规帮你解答。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人户口迁出去想回农村的吗?老家的承包地、宅基地有没有遇到过权益纠纷?欢迎在评论区聊聊,给其他朋友做个参考。

我是好运相伴,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