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教育。
在我国人们对教育投入和期望令国外友人望其项背;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情况怀有非常高的期望,这种教育教育观表现为家长既重视教育又偏离正确的教育,具体特征是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学历证书、上更好的学校。
家长却忽视甚至放弃家庭教育的德育与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把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注意力牢牢地盯着学校,把学校当成教育的“无限责任公司”。
在学校摔一跤、假期在家受伤,放学路上出现意外、假期去河里游泳淹死等等,都要去学校闹一闹,找一找学校的麻烦,让学校出"血“。其实这些问题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与我们长期忽视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机制的建设也直接相关,这也是“校闹”频频出现的原因。
大量事实表明,青少年问题多成因于家庭,显现在学校,危害到社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父母胜过100个好老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庭教育的职能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别是家庭教育中的生活能力,待人接物的能力是学校无法教授的;如现在所说的”假精致“外表光鲜亮丽,生活邋遢不堪,每天外出时穿着靓丽,而房间去杂乱不堪;这就是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生活能力不足。
而待人接物更是孩子未来职场定位与社会地位极为重要的一项;一些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的考验孩子的生活能力与待人接物的能力。
曾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招聘主管带30余名从笔试考场出来的大学生穿过水房,旁边水池的一个水龙头哗哗流水,路过的大学生视而不见,只有一个人顺手关掉了水龙头。出了大门,他对这些应聘者宣布:考试结束了,这位关掉水龙头的考生被录用了,你们其他人另谋高就。这就是考验一个人受家庭教育的程度。如果孩子平时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十指不沾阳春水,如何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如何能爱厂如家,事事为公司考虑。
人生质量与家庭教育水平是正相关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体形式的学校教育,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场地,无力顾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习惯养成。孩子在许多方面的教育,老师总是无能为力的。
学校不是万能,老师的能力与知识是有限的,家长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盯着学校。在物质丰富今天,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已不仅是抚养,还包含教育,对孩子的习惯与素养的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忽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父母应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一般的家务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有培养孩子待人接物的能力;未来的竞争必然是综合素质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