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因为想让自己的儿子读到好书,而认真思考如何选书的父亲。平时我们给孩子买书,要么是跟着书单走,要么是听朋友推荐。这位出版人爸爸觉得,"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父母能掌握5个孩子阅读的需求标准,完全可以diy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书单。
朋友圈里经常看见妈妈们晒给孩子买的书,不管是三五本还是堆满屋,每个妈妈无一例外都表露出各种自豪和满足感。你看,我给孩子买了这么多书,对孩子当然好了,多读书有什么坏处?哪怕这位妈妈自己几乎从来不读书……
如同许多家长会焦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别家的孩子都报了,都说不错,那咱们也报一个吧……”把自己家的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哪里知道什么是焦虑,而家长最焦虑的莫过于孩子该得到的没有给予满足。这种焦虑,经常通过买买买得到了短暂的安抚。而且,给孩子买书屯书往往能实现心理上翻倍的抚慰效应,毕竟那可是书啊,毕竟一本几十块的图书和动辄上万的课外班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只要有人说好,那就买呗。反正电商200-100、五折封顶每个月都有。
一般来说,多数家长给孩子选书的方法,无外乎看别人推荐、找畅销榜单、认团购大号。这种购买习惯无可厚非。更多时候,不是家长们故意盲从或偷懒,都相信自己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当然希望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书。
可问题是,童书那么多,鱼龙混杂,怎么可能让一名普通的家长读者像出版人的爸爸妈妈们那样,一眼就能分辨书的好坏呢?相信熟人,相信榜单,相信一个爸爸妈妈卖家的“现身说法”,命中好书的几率总会高那么一丢丢。可无论如何,还是摆脱不了“看别人家孩子都看了些啥”的怪圈。
作为一个编辑和爸爸,经历了儿子从0岁到8岁的阅读全过程,以三十多年买书的经验和十多年出版的经历,想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些买书选书的体会。
在此之前,有必要一起讨论两个问题。
1、孩子为什么要读书?
通常的答案是:读书能让孩子获取更多知识营养,读书能弥补课堂教学无法涉及和覆盖的空白领域,读书能培养孩子的个性情操以及良好的品格习惯。
这些答案当然都没错。
但是有一点恰好是被多数家长忽略掉的——读书是为了让孩子学会选择。
大到选择报考什么大学、什么样的专业,选择什么职业,小到选择穿什么品牌的衣服,选择看谁导演的电影,选择听哪位歌手的音乐,选择在房间里挂哪位艺术家的画作……孩子们未来很快就要面临的各种选择,父母迟早无法再替他们做主。而这些选择的标准,一半来自于原生家庭环境,另一半则来自孩子从小读过的书。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2、孩子需要怎样的书?
以下是5个通用的阅读需求,适用3-12岁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也适用孩子从小到大的进阶式阅读。同时,这5个标准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孩子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昨天好友找我聊天,对我说:“我儿子(初一)班级作业太多了,孩子很厌学,我想让他选择性做作业,孩子不敢,老师严格。想请教你如何和孩子说通去选择性做作业?其实学校作业太多,真的不是好事情,孩子作业多,累,回来爱发脾气,非常耽误时间的,有时候发脾气要一两个小时。孩子在校非常乖的,特别温顺,回来累,有时候就会对妈妈发脾气来减压。我现在已经接纳他全部了,我理解孩子面对这个作业量,内心不淡定的情绪。我现在打算让孩子自己做寒假计划,电脑游戏完全放开,让他自己规定玩的时间。对这些,你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
好友在这段话中,提了三个问题,以下是我针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
一、孩子作业量多,如何让孩子选择性做作业?
我一直对儿子说:“老师要面对的是全班五十人左右的学生,他布置的作业是面对全班同学,这个作业量对你来说有可能布置多也有可能布置少,最懂你自己的人应该是你,要做多少作业量才能够真正掌握下来应该你自己最清楚。你一定要记住,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别人学,是为了自己而学,所以,我们做作业也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为了真正去掌握与巩固所学到的知识。那么做作业就要学会灵活机动,如果你当天的知识已真正掌握与巩固下来了,那么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也行,或者你也可以选择自己觉得比较薄弱的部分去做,这全部你自己说了算。”所以,儿子在我如此的熏陶下,从小到大不知道逃了多少作业,因此也受到老师许多的批评与责罚,可即便如此,儿子却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学得越来越好。
比较小的时候,儿子面对我如此的引导与要求会心里窃喜,觉得妈妈如此的通情达理,让他因此逃了许多作业。大概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儿子就已意识到,其实我这样的要求比老师的要求更高。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那么,在做作业时,他可以不要管有否真正掌握与巩固,只管做就行,反正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谁也无法说我什么了。正像我们同事开玩笑讲的话‘有没有去做,是态度问题,至于做得好不好,那就是能力问题。’一样,我有做了,证明我的态度好,至于做得对不对,有没有掌握,我可以把这个推卸给智商与能力,学得不好,那就是我智商与能力不行。久而久之,孩子的信心与积极性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导致厌学。而要求的是真正掌握与巩固,对作业的要求是灵活机动就不一样了,表面上看孩子是少做了作业,可他的脑袋瓜可不轻松,他要不断思考:怎样在少做作业的情况下学得不差;哪些是要做的作业,哪些是可不做的作业;怎样的学习方式方法可以让他学得轻松又真正学好;而且,他还要勇敢地承担因为不做作业要受到老师的批评与责罚。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性去思考与探索,并勇敢去承担他自己选择下的后果,真正对学习负起该负的责任来。像儿子这次的期末考,因为他想要冲刺年段前十名,他就先分析怎样可以冲刺到,薄弱科是什么?然后针对薄弱科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复习还要思考怎样复习才有效果等。
当然,在这里讲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如此去引导与要求,是需要我们家长真正清晰孩子在各个阶段的特点,相信孩子,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然后放手让孩子通过不断去犯错改错中成长,还要有勇气智慧与孩子一起面对因不做作业产生的后果。
二、因为理解孩子作业多,累,接纳他回来对妈妈发脾气来减压。
对于这点,我是坚决反对的,这是我的原则性问题。我一直对儿子说:“人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要承受责任与压力,这个压力有时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有时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比如你上学,有学习上的压力,我上班,同样也有工作上的压力,这都应该是我们要接受与调整的事。我是坚决不许可你在外面受了气或是压力大回家拿最亲密的人发泄,你回家可以倾诉,但不能发脾气,不然对别人是不公平的。比如,我工作时被领导骂了,我很生气,可是我又不能与领导对骂,然后我就回家骂你或你爸爸来发泄怒火,这个对你与你爸爸公平吗?而且形成习惯后,以后你组建自己的家庭后,你也会习惯性朝你的妻子与孩子发脾气,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个人修养问题。”
好友问我,那么,怎样减压呢?减压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体育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找最信任的人去倾诉,甚至可以打枕头发泄等。我减压的方式有:1、睡觉。这个是看了《飘》学斯佳丽的方法来的,我会如斯佳丽一样告诉自己:天大的事先睡一觉再说,睡一觉起来新的一天又来临,一切不愉快的事也会过去的;2、看书。看什么书呢?杂志或言情小说。杂志上某一句话往往会触动我的心,让我钻牛角尖的头脑想通,或轻松的言情小说会让我觉得生活还是无限美好,在又哭又笑中重新对生活充满憧憬;3、找信任的人去倾诉,在倾诉的过程中,是一次的总结与反思,朋友一句安慰往往会抚慰我那颗受伤的心;4、去跑步或爬山,通过汗水的挥洒让自己情绪得到释放;5、看电影或电视。总结我的减压方式,其实都基于一点,就是暂停做或思考让我产生不良情绪的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轻松的事去。
三、寒假打算让孩子自己做寒假计划,电脑游戏完全放开,让他自己规定玩的时间。
寒假计划本来就要孩子自己做,自己完成,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事。
但电脑游戏完全放开,让孩子自己限定自己玩的时间,这个我是不赞成的。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引导是要遵循一以贯之的原则的,不能因为孩子这段成绩好,表现好,或压力太大,就把原本规定好的原则无限制地放宽;也不能因为孩子这段成绩不好,表现不好,或太放松,就过于严格要求孩子,把本应该属于孩子的兴趣或娱乐全部取消。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或私有物,我们想怎样就怎样,应该要在充分尊重与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规定原则。还是那句话,温和坚定,对待孩子的态度始终是温和的,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事,都不会改变我们爱他的心;但对孩子的行为要求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不能触犯法律与道德底线,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问题。
人控制欲望的能力有时真不如我们所想象的强,我们成年人都如此,况且孩子。所以,为什么我们会有规定18周岁才算成年,在未成年之前,都有法定的监护人。现在你感觉孩子压力大,想要他通过玩游戏来减压,所以你不限定玩游戏的时间,万一,他沉迷进去后,你是否有勇气任由着他继续沉迷直至他自己不玩为止?如果不能,是否又要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已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是否会产生激烈的反抗?你是否有能力来理智处理?这些都是我们在放的时候应该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玩游戏,我一直的观点是:不禁止,也不鼓励,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无条件让孩子尽情地玩。这规定的时间,是通过与孩子商议下定下的。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种值得父母不断追求的艺术,需要父母在与孩子共同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根据孩子的特点探索自己的家庭教育,这才是智慧型父母的魅力,也才能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去为之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