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小说,没有影视,没有戏剧,没有艺术作品,人类的生活是乏味的。
艺术作品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诠释,一种反抗。
因为人不是造物主,人没有能力建构自己的真实世界,但是人类可以制造一个想象的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人就是造物主,人类获得了上帝一般的权力。
每个人都有这份权力,能享受这份快感。
即使作为读者,观众,你也有。那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感。
人类是虚弱的,是无力的,因为人的力量总是弱小的,你总有精神沮丧,万念俱灰的时候,但是你是渴望力量,你渴望获得一种支援,从而让自己强大起来。
你一定能感受到小说,电影,戏剧里面的那种强大的创造,结构,解释的快感,每个人都能在观看和阅读小说,电影,戏剧的时候,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找到了一种力量的源泉。
艺术就是一种可以支配自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认为,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审美反映,这是一条根本原则。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有反映这种生活、表现艺术家对这种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也只有在生活的源泉中取得鲜活生动的创作原料,汲取营养,他的创作才会具有生命力。
首先,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这是艺术学关于艺术本质的最基本的观点,其他观点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证明:史前艺术是史前社会生活的反映;神话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表现自然物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西方现代派的艺术作品是西方现代生活的反映。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为艺术不是生活原样简单的复制。在这点上又表现为艺术是生活的能动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主要表现在:①艺术家有选择地反映社会生活。②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样的对象,可以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③艺术家的生活具有非同一性。
其次,艺术也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即艺术的真实性。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主观世界,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艺术的真实性又具有以下特性:
(1)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所谓的假定,是指艺术形象并不是客观的事物本身,只是人们误以为他们是真实地存在物。画中的马不能骑,画中的虾不能吃。
(2)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客观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艺术不仅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通过现象表现本质,例如委拉斯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
(3)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所谓再现的真实即真实地表现事物的形貌色彩,所谓表现的真实即真实地反映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现代派艺术,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是真实地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最后,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具体可表现在先进的艺术作品能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例如,话剧《白毛女》,鼓舞斗志,推翻黑暗统治,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反之,落后的艺术作品阻碍社会生活的发展。如弗拉戈纳尔的《荡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