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交往能力与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对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就重点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说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父母要参与到孩子的交友中来,多为孩子们创设一些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
专家指出,家长们普遍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他们的孩子能够自行交友。说实话,在我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觉得交友是孩子们自己的事,和小朋友相处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后来,我慢慢地改变了看法。女儿上幼儿园时,因为接送孩子的关系,我和班里的几个家长慢慢地变得熟悉起来,聊得久了,发现兴趣爱好还挺一致的,于是我们几家周末就相约着带孩子去玩,因为经常一起玩,我们几家的孩子关系就特别好,现在都上四年级了,有时候还会互相联系。现在想想,正是由于家长们参与,为孩子们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孩子们的关系才会更加亲密。就是在这样玩耍和聊天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如何与别人相处,知道了出现矛盾和分歧该如何解决,知道了很多家长无法用语言告诉给他们的知识。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家长们在平时的家庭聚会和朋友出游时,都可以带着孩子,而且和其他有孩子的家人朋友相约一起带着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有意识的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和孩子一起玩,比如下象棋、打沙包、打篮球,打乒乓球等,这些对抗性的活动,对于孩子来说非常有益。在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上,家长的一点点改变,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新的起点。
二、父母对孩子朋友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要想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父母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曾经有个孩子对我说:“我妈妈特别不喜欢我的朋友们来家里玩,觉得我们太吵了,动不动就责骂我们。后来,我的朋友告诉他妈妈,他妈妈就不让他来我们家玩,他还到处说我坏话,后来我就不理他了。”言辞当中多是对别人的埋怨和指责。其实,这样的父母在我们的身边挺多的,总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对待孩子的朋友特别随意,有些人冷漠不在乎,有些人则限制呵斥。却不知道给孩子做了极不好的示范,不尊重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孩子是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的。相反,如果父母对待别人家孩子热情有礼,真诚相待,孩子也会学习到这样待人处事的方法。为人父母,我们一定要记得“父母在任何方面都是孩子行为的最初样板。”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首先要做怎样的人。
三、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有机会认识一些志趣相投的小伙伴,逐渐树立孩子交友的信心。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没有什么特别爱好。他既不参加体育活动,又拒绝和同学们一块儿外出。因而平日也没谁愿意和他来往。平时的生活中,说话也比较少,不善于表现自己。为此,朋友很忧心,都想让我给孩子做做咨询。因为是双重关系,我拒绝了咨询,但和孩子聊了聊。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有点变化了,和孩子们在一起,比以前爱说话,爱笑了,我就和他的父母聊了聊孩子的情况。原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爸爸妈妈带他去看了下乒乓球俱乐部,孩子看着里面的人热火朝天地锻炼着,很受感染,就告诉爸爸妈妈说,他想学习打乒乓球,父母全力支持,短短几个月后,孩子的身体素质比以前好了,而且在乒乓球俱乐部里,认识了几位新朋友,因为都比较喜欢运动,这些孩子常常约着去玩,去图书馆,回来后还会主动地和父母说出去玩的情况。这样的例子很多,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比较擅长时,他们就比较自信,而且有机会结识他人。伯恩特说道:“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几个朋友,那么你就应当首先培养他的爱好与志趣,他做到了这一点,自然也就有了与他人建立友谊的基础。”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交一些具有良好品行和习惯的孩子当朋友,不愿意让孩子交一些言行粗鲁、品行不端、没有教养的人当朋友。可是现实中,孩子的眼光总是与成人不同的,有些孩子,成人觉得一无是处,但孩子却特别喜欢,这时候,可以与孩子多交流。确实发现孩子朋友习惯不好的,大家可以向故事中的这个妈妈学习下:乐乐最近交了个朋友,常常来家里玩,妈妈看到这个孩子说话大大咧咧,满口粗话,非常不喜欢。但是尽量在孩子来时,热情招待,有一次,妈妈看见这个孩子单独在乐乐房间时,翻乐乐的抽屉,就喊了声:“乐乐,你的朋友在房间等你呢。”再也没有说什么。之后,妈妈把这个情况告诉乐乐,然后讨论如果你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帮助孩子分清对错,明辨是非,但却没有说不准和他来往。过了不久,乐乐主动不和这个男孩来往。并对妈妈说了自己的看法:觉得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不太好,怕自己受影响。选择朋友的能力,也是社会交往能力的一部分,对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五、理解孩子的不同,对于不同孩子的交往个性,家长要接纳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非常有益,但也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孩子性格外向,善于察言观色,表达能力特别好,天生喜欢结伴,喜欢和一大堆朋友玩。但有些孩子却比较内向,不善表达。不愿意主动结交朋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和同伴熟悉、友好相处。还有些孩子是慢热型,一开始不说话,一旦熟悉后就滔滔不绝。用比较专业的说法就是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是有很大不同的。
1、每天15分钟,积极配合孩子
对孩子来说,家长的陪伴就是对他们爱的表现。所以,不论再忙,爸妈每天也应该抽出15分钟的时间,积极配合孩子。可以陪着他们一起玩玩具,或者是和他们交流一下生活趣事等,让孩子感受的爱意。
2、反思自己,改变沟通方式
同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和孩子沟通也是如此。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做错事情了,教育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样才是为他好。但是,只盯着孩子的错误,这样的沟通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没有被真正关心过。
图片
所以,家长要反思自己,改变沟通方式。比如:和孩子探讨错误时,不要急着询问出错原因,要先明确地表示自己对他们的理解和接纳,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心。
3、增添生活中的仪式感
生活中,即使再忙,一些仪式感也是不能缺失的。有一次在赶春运的途中,碰到了一位父亲,一手扛着行李,一手抱着玩具。这位父亲坐到座位上后,害怕把玩具盒子弄坏,就一直放在自己的腿上。还和我们解释说,他家孩子快过生日了,很喜欢这个玩具了,他要在孩子生日当天很郑重地把礼物交到孩子手上。
图片
父亲的一番话,感动了周围的人。一些家长不注重仪式感,甚至连孩子的生日都过得很随意,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受伤的,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一点都不关心自己。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有一个难忘的生日,所以,适当的在生活中增添仪式感是很有必要的。
任何亲密关系都是需要认真经营的。所以,家长们要想让孩子和自己亲近,就要改变自己,一步步走进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拉近双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