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家长特别需要注意 幼升小的小朋友写字注意要点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学龄前的小朋友不太适合于学习书法,但是幼儿园有教小朋友识字的课程,许多家长在教幼儿识字的同时,还要求幼儿把认识的字写出来,他们认为,只会认而不会写,不是真正的会,会了也容易忘。只有同时做到四会(即会写、会读、会解、会用)才算是真会,认识的字

 学龄前的小朋友不太适合于学习书法,但是幼儿园有教小朋友识字的课程,许多家长在教幼儿识字的同时,还要求幼儿把认识的字写出来,他们认为,只会认而不会写,不是真正的会,会了也容易忘。只有同时做到& 四会&(即会写、会读、会解、会用)才算是真会,认识的字也才能记得牢。因此,他们在教幼儿识字的时候,刚刚教会幼儿认就教幼儿写,甚至叫幼儿边认边写,就像要求小学生那样要求幼儿& 四会&同步,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效果也是很不好的。



  写字是很精细的活儿,对幼儿来说是一项高难动作,除了需要手部肌肉有一定力量之外,还需要有大量言语运动分析器的参与和手指手臂动觉的协同。此时,还需要幼儿有长时间端坐的耐心和耐力。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很难控制手完成握笔运笔的精细的动作。他们手部小肌肉的发育较为迟缓,肌体内能量储备也不多,不仅灵活性差,且易疲劳,此外,长时间端坐对于幼儿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来说也超负荷的。因此,要求幼儿坐在那里一笔一画地写字是很不合适的。就像让他们挑很重的担子一样会让他们感到不堪重负,不仅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极易使他们产生恐学厌学的心理,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在幼儿智力发展关键期(0~7)岁内,比写字意义更大更为需要也更为紧迫的事情多得很,把宝贵时间耗费在抄写上实在得不偿失。如果想巩固识字成果,多认几遍就行了,何必非要写呢?等将来幼儿有了写作的要求,又具备了写作的能力时再叫他写字,他就既不会感到困难也不会感到无趣了。诚然,写字对幼儿手部小肌肉和未梢神经的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那不如让幼儿去做手工、泥工或涂涂画画,那不仅同样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也比单纯抄写要有趣得多。



  幼儿写字的需要和识字的需要不是同时产生的,幼儿识字的能力和写字的能力也不是同步发展起来的。



  大班的下学期可以稍稍接触汉字基本笔画的书写,小朋友们这时对写字只有个大概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写字比画画难,这个阶段切忌写难的字或大量写,可以写些简单的字(以横竖为主、撇捺为辅),少写几个字,并给予些鼓励。



  2、初学写字时关键点在哪?



  真正的学习写字,最好在小学一年级进行。这个阶段需要关注孩子写字的握笔手势,写字坐姿(很关键),写字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如果养成坏的习惯,以后请再好的老师也很难纠正过来。



  至于写得好坏,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如果握笔、坐姿都对了,写得很难看,要具体分析原因,是能力达不到还是写字态度不



  够好,如果有些难的字没写好,家长完全没必要让擦掉重复写,这是超出一年级学生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如果简单的字写不好(写得很随便、比较快),这就是态度问题了。我们可以要求他端正态度,以多写的形式来要求他,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写不好的原因是这个字太难,超出了学生目前的理解和控制能力,我们就不能够要求他多写。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难写的字要少写,但不是不写,容易的字、写的好的字要多写。



  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有以下几点:1、用心书写(很认真,态度很好)2、字形大方平正(字形大、笔画端正)3、有编排意识(不出格、不偏移)。我们就应该知道学生的书写质量的好坏,应该如何去检查和监督,哪一些是他能力范围内做不到的,哪一些是他可以做到,但是不认真去做的。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用专业的尺度来衡量。对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衡量标准,或许不是师生比等数据,更直观的可能是学区房。



  学区房与非学区房的差价每年都不一样,但只要有学区,就有学区房溢价。在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学区房甚至还算得上是相对公平、成本低廉的办法。



  学区房溢价来自于就近入学的政策,本身是为了公平,借此摆脱按价择校和贫富分区。但经济学起码的供需理论在此时起了作用——只要是稀缺资源,就一定会表现在溢价上,不是这个人得利,就是那个人得利——如果花钱择校,是学校得利;如果是划区就近上学,则是恰巧手上有学区房的人得利,只不过这个运气就像中头彩一样不可捉摸。这也像拆迁一样,被拆迁的住户如同中了头奖,我们总不能一纸令下,不给拆迁户补偿吧。



  去年底,学区房溢价最高的城市是天津、深圳、苏州及南京,均超过50%。接下来是杭州、北京、武汉、成都、广州、上海、重庆。北京作为学区房问题最突出的城市,学区房的溢价在30%左右,只能算是位于中游。



  学区房溢价高的地区未必房价最高,原因各不相同。深圳是移民多,重庆是好的教育资源少,另一些城市通过不给入学的方式排除了部分学生,如北京,很多北漂的孩子由于办不全证,只能年纪小小便离开父母,到河北衡水等地方就读。



  有些开发商自己创造缓解稀缺资源的办法,比如要建一大片住宅小区,会就近规划小学、中学,邀请质地优良的小学来建立分校,一些民间办的双语学校,口碑好的往往供不应求,家长勒紧裤腰也要供孩子上学。



  学区房疯狂溢价的背后是,中国不缺教育资源。



  很多人一定不同意,这怎么可能?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2013年初时任财政部长的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宣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这在第三世界里可不算差。



  中国的师生比算是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普通小学师生比为22.37:1,最高的是1997年是24.16:1,到了2014年为16.78:1。美国情况各州不同,知乎用户猫奴、芭蕾学生、Workfrolic参照NumberofTeachersandAverageClassSize网站做了个对比,加州1到8年级,大约是22到25人之间,私立学校师生比更高。看看,我们师生比比美国加州公立学校还强。



  但笔者到乡村县里稍好的初中,看到的往往却是六七十人一个班。去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根据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可学区房溢价还是这么高,这是怎么回事?



  有从中国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访问学者表示,看教师的周课时量,中国的教师只有13学时,美国的教师有25学时。中国教师上大课,美国教师赶场子,人家教师在小班级的周转率高,所以美国教师队伍闲人少。



  为了从制度上改变学区房溢价的病根,教育部也在进行督导。截至底,全国一共有1302个区(县、市)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完成目标的68%,完成目标的47%。目前,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所有县级单位均通过认定。



  按理,京沪应该没有学区房溢价了吧,可还有。随着二胎时代来临,周转率下降,学区房成本更高。



  不要想在短时间内消灭掉学区房现象,那跟建立乌托邦一样不太现实。学区房的溢价在日本有,美国同样有,只要在30%的范围内,就说明教育差别市场还能够接受;但如果溢价太高,那就是某个地方出了偏差,需要从制度上堵住病根。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