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随着《居住证暂行条例》于下月1日起施行,我国将彻底告别& 暂住证&时代。居住证制度关乎亿万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这次国家层面出台的规定赋予居住证多少& 含金量&?未来,还有哪些期待与憧憬?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中国发展最快的移民城市。1850万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就占了七成。
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0年的北京人臧建鸣,至今还记得他1995年到深圳,第一件被告知的事情是要去办一张& 边防证&。毗邻香港的深圳当时执行非常严格的外来人员管理措施。没有& 边防证&,到了深圳也进不了特区。去单位上班后,他又办了一张& 劳务暂住证&,有效期一年,每年都要去重新办理。
他回忆说,有一天下班很晚,他忘记随身携带暂住证,便被拦在布吉关外,费尽口舌才回了家。
一定程度上讲,臧建鸣的忘性只给他带来些小麻烦。曾经因为一纸& 暂住证&,全中国人都知道了一个到广州求职的湖北籍大学生孙志刚。他的身亡推动了收容制度的改革。
2008年8月,开始实施居住证制度。第一时间办理了居住证,臧建鸣十分高兴。从& 暂住&到& 居住&,一个字的变化,他感觉到了这座城市和一个国家流动人口管理的巨大变化。
& 在深圳生活了十几年,终于不再是‘暂住’了。特别是居住证还带了一些福利,比如我原来办理港澳通行证必须回北京,有了居住证后在深圳也能签注了&。
深圳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处长沈莉瑛介绍,2008年版的居住证面向所有外来人口,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办理2185万张,基本覆盖全市外来人口。此版& 居住证&& 以掌握外来人口信息为主要目的,附着的公共福利有限。&
同样是外地求职大学生,来自河南的深圳大学商学院应届毕业生陈东坚信,大城市的大门靠自己的本事就能打开。
陈东的信心来自今年6月起深圳开始实施的新版《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新版& 居住证&更加突出服务性,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社会保险、房屋租赁等多种公共福利,相当于& 准市民待遇&。截至11月,已有62.8万外来人口办理了新版居住证。
&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个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标语,正通过由& 暂&到& 居&一字之变,逐步成为现实。
臧建鸣又有了新的感叹:& 我觉得,居住证还要继续淡化不同人群之间的福利差异,让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让每一个来深圳寻梦的人找到家的感觉。&
1、问:门槛有多高?
居住证含金量高不高,还得先看难不难申办。
《居住证暂行条例》这样规定:& 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领居住证。&
一条条分开来看:
居住半年。在一个地方住半年,说明在这里有长期发展的可能,要求看上去并不高。
合法稳定就业。如何界定就业是否& 合法稳定&?你需要有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
合法稳定住所。你需要提供的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
连续就读条件。就读证明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
总的来看,目前已经实施居住证制度的城市,对居住证申领设置的& 门槛&总体来看要求也大都不是很高。& 国家版&居住证在这个方面可以说& 惠及更多流动人口&。居住证最重要的含金量,自然是其附带的各项公共服务。
《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同时还为居住证持有人列出了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
六大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
七项便利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国家规定的其他便利。
可以发现,根据& 国家版&居住证制度,居住证持有人已能够享受接近居住地户籍居民的服务和待遇。尤其是在广大流动人口十分关注的子女教育问题上,& 国家版&居住证明确作出了政策安排。虽然这样的安排目前还止步于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涉及牵动人心的高考,但是希望还是有的,因为条例也说了:&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
3、问:能不能落户?
居住证的另一大关注焦点,就在于是否有转为户籍的通道。
针对不同规模的城镇、城市的居住证持有人落户条件,条例分别进行了详细规定:
建制镇和城区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的落户条件最低,在城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或者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即可。
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中等城市的落户条件也不高,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参加社保达到一定年限就可以,而且明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以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不过对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可以对就业的范围、年限和住所的范围、条件等作出规定,但对住所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对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3年。
到了城区人口1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就开始变高了。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参加社保达到一定年限(不得超过5年)都是必须的。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还可以对就业的范围、年限和住所的范围、条件等作出规定,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至于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条例明确应当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里外透着一个字:& 严&。